审美,
不在别处。
一支口红、一件轻衫,
一个碗碟、一种人生,
都是审美的选择。
我们在不同的生活里修炼审美,
以求达到更理想的状态,
拥有更好的生活。
其实拥有好审美不难,
拥抱当下,塑造内在,
用心生活、认真打扮,
就是一切的答案。
在花朵里塑造审美
/
一朵花的气质,
女人最应该学习。
花姿从容,
或开或败从不挣扎。
花心向上,
哪怕在岩石夹缝中,
只要有一点阳光雨露,
就能酝酿出独有的色彩。
即使摇曳在风雨中,
也是花的姿态。
花气袭人,
便知天气暖和了。
花朵总是默默生长,
默默潜藏。
花的智慧是沉默的,
它的张扬,是美丽本身的张扬。
我们都应该去花草丛中感知生长的力量,
学习如何扎根,如何绽放,如何潜藏。
在云水世界洗涤审美
/
保持心的干净,
时时清理杂念。
世界就会清晰起来。
在土地之上,
学习植物的生命力。
在水旁云中学会自然舒展的状态。
水能养人,
家里多放一些水样植物。
如有花园池塘,
你的气质形态也渐渐会有水的气息。
柔软、顺势,却潜藏着巨大的力量,
能绽放出惊艳的水花。
慢看流云,
或卷或舒那么悠闲自在。
在工作生活中紧绷的神经,
也应该像流云一样舒卷从容。
在精挑细选的物品里培养审美
/
对生活,
我们应该细心一点、挑剔一些。
不是一掷千金的“土豪生活”,
而是一种精致的生活态度。
不需要多贵,也不在多,
而在于精和好。
用心挑选每一件生活用品,
因为你用的东西、你看见的一切,
都会默默影响你的气质与品位。
《红楼梦》是极其讲究生活品位的。
有次宝玉给探春送鲜荔枝,
特意选了一个缠丝白玛瑙碟子。
丫鬟们觉得平常送东西的盘碗那么多,
怎么偏偏用这个。
宝玉说:“这个碟子配上鲜荔枝才好看。”
贾母更是元老级的生活美学家。
她给黛玉的房间布置是,
银红色的“软烟罗”给糊窗子。
远远的看着,就跟烟雾一样。
黛玉的潇湘馆满院都是翠绿的竹子,
再配上这如烟似雾、像彩霞一样的银红色窗纱,
完美衬托出黛玉的才情与心境。
贵族生活有融入在血脉里的讲究,
当然,
她们所使用的物品也是价格不菲。
但我想说的是,贵贱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懂得让自己更好,
在能力范围内选择最好的,
就是一种讲究。
在干净的空间里凝聚审美
/
杂乱的空间很难培养出高雅的审美。
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们古人的智慧里,
讲究留白和借景。
借山为景、借天为景,
这都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审美智慧。
在日本的建筑文化中,
大量留白的空间也是必备要素。
在空白的空间里,
等光影的自然描绘,
看阴翳的别样美感。
如果家里总是乱糟糟,
衣橱总是一团团、一堆堆的衣服。
我们会很容易对生活感到麻木和疲惫,
即使每日衣着光鲜地出现在大家面前,
内在也一定是凌乱不安的。
学会清理空间,
给自己的生活找到秩序,
让空气流通。
空间的能量会流传在人身上。
试着观察生活中那些明媚豁达的人,
她们的生活空间一定是舒畅的。
在简单真实的关系里成就审美
/
人身边的一切最后都会反弹在人身上。
在复杂的关系中,
人会变得多疑、排斥,充满戾气。
而简单关系中的人,
会更随和、亲切、友善。
这些看不见的内在气质,
其实随时都会表现出来。
成为我们的外观。
修炼好审美,
其实是修炼自身的环境。
世界并不会给我们一个绝对理想的环境,
所以我们学会修正内在特别重要。
平时可以多读书、多旅行,
多接触实际生活之外的东西。
丰富精神世界,
对现实的环境就会产生一种屏障,
也会对实际的关系产生钝感力,
也就没那么敏感地感知到人性和环境的复杂。
-
审美,
不止关乎外在的风景。
在看不见的生活里,
在生活高处的精神世界,
才有审美塑造的一切。
?
后记:
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会发现一束刺眼的阳光,也有惊人的配色能力;阳台晾晒的衣服,也有曼妙的节奏;一株沉默的植物,也有滋滋生长的声音。
学会培养审美,你会发现一件衣服,就是一幅图画。就像张爱玲在《对照记》中写的那样:“最刺目的玫瑰红上印着粉红花朵,嫩黄绿的叶子。同样花色印在深紫或碧绿地上,仿佛穿着博物馆名画到处走”。
愿大家相信,审美在文化熏陶、修养见识中,更在生活的杯碗筷碟里。
你的点赞和[在看],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