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的12封信 | 12本书
admin
2022-05-04 08:16:05
0

原标题:给青年的12封信 | 12本书

你问我一个青年应该选什么样一个标准,做努力进修的根据。无论一个人将来干哪一种事业,我以为他都需要四个条件。

头一项是运动选手的体格。

其次是科学家的头脑。

第三是宗教家的热忱。

最后是艺术家的胸襟。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马克思曾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陈独秀曾写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今天青年节,昨天莫言在给青年朋友的一封信中,分享了陪伴他度过人生艰难时刻的一本工具书: 《新华字典》 。 正是《新华字典》为他拿起笔写小说奠定了基础。 小编今日再分享给青年的12封信12本书,阅读陪伴青春。

1.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

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需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看到的实情。

——《走到人生边上》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2.年轻时多读一些经典

在短短三四年宝贵的大学时光,与其浮光掠影读许多 “节选” 或概论,东张西望上各种 “好听” 的讲座, 还真不如通读一二十种经典。

阅读经典,要的就是那种了解、思考、涵养的过程,这是“养性”也就是精神成长的必须途径。

无论是网络阅读,还是纸质书阅读,首先都要重视安排经典阅读。经典是经过历史筛选沉淀下来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年轻时多读一些经典,可以为精神成长打底子。

在瞬息万变、充满机会和诱惑的信息时代, 读经典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口味,可以“养性”,也可以养成良性的生活方式,是为一生打底子的事情。

——《温儒敏谈读书》

3.我们为什么需要朋友?

友谊的精粹是平等。友谊绝不可以变成不平等的权力和馈赠,因为不平等是庇护关系的本质。一旦如此,友谊便遭摧毁。此外,相互喜欢、怀有共同兴趣、能分享感情和思想,也是友谊的根本。

朋友万万不能是喜欢操纵和工于算计的人。友谊遵守着一条核心道德准则:“待人之道,当以斯人为鹄的,勿以斯人达鹄的。”倘若你觉得一个朋友在“使用”你,友谊即告结束。友谊不能买卖,一如真正的爱和美不能买卖。

说来奇怪,与朋友交流的最妙形式往往是沉默。友谊不在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不说什么。“信息”无需以话语传递时,便有真正的友谊显身。友谊所追求的,是达意于“字里行间”,一切尽在不言中。

——《给莉莉的信——关于世界之道》

4.只有爱才能使一个人变得不可缺少

显然,在世界上,只有爱才能使一个人变得不可缺少。 能使人幸福的东西,同时又可以变成他痛苦的根源。

要把认识这个最可爱的人儿的经过有条不紊地告诉你,在我将是困难的。

一位天使!——得!谁都这么称呼自己的心上人,不是吗?可我无法告诉你她有多么完美,为什么完美;一句话,她完全俘虏了我的心。

那么聪敏,却那么单纯;那么坚毅,却那么善良;那么勤谨,却那么娴静……

我讲的全是些废话,空空洞洞,俗不可耐,丝毫没反映出她的本来面目。

——《少年维特的烦恼》

扫码选购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今译:

战胜别人的是有力,克服自己的才算坚强。

知道满足的就是富有。

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

不离失根基的就能长久。

身死而不朽的才是长寿。

——《老子今注今译》

6.生活是手段,生命是目的

一部论语,重要教人并不在知识或理论上。中国传统义理重要正在讲“人”。一读论语,懂得“吃紧为人”。即是要在做人一事上扣紧。 倘使诸位欲知古代之礼,可读左传;欲知古代文学,可读诗经。孔子只讲如何做人。

惟人生当分为方面:一曰“生活”,一曰“生命”。两者间,实有甚大之不同。 “生活”仅是其手段,而“生命”则是其目的。惟孔子能不忽视生活,而更重视其生命,令生命不即身而止。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父传子,子传孙,以至于无穷,而相互抟成一民族之大生命,直迄于今。

——《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

7.避免浅薄和脆弱

我们在遇到危险时,应当像医生诊治病人一样对待险情:对轻微的病症,医生们一般只用温和的疗法;对危险的重病,他们只好用药性猛烈的、甚至危险的药物。

所以,只有疯子才会在天气晴和时祈求暴风雨; 聪明人的做法是,当暴风雨来临时,用一切可能的办法加以抵御

当我们走红运,事事如愿以偿时,切不可忘乎所以,盛气凌人。 因为成功时趾高气扬与遭厄运时悲观丧气一样,都是一种浅薄和脆弱的表现。

而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情、恒定的态度和同样的面孔,则是一件好事。有人提出这样的忠告: “地位越高,越应当低着头走路。”

——《论老年 论友谊 论责任》

8.厘清自己的思路

你的责任只是要厘清自己的思路。

在思想的历史上,这些哲学家彼此之间已经进行了长久的对话。 在你确认自己能明白其中任何一人在说些什么之前,最好能仔细倾听。

就哲学家透过他们的作品而进行的长程对话, 你一定要能判断什么成立,什么不成立才行。如果你把一本哲学书读懂了——意思是也读懂了其他讨论相同主题的书——你就可以有评论的立场了。

的确,哲学问题的最大特色就在每个人必须为自己回答这些问题。采用别人的观点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只是在逃避问题而已。你的回答一定要很实在,而且还要有理论根据。总之,这跟科学研究不同,你无法依据专家的证词来回答。 原因是,哲学家所提出的问题,比其他任何人所提的问题都简单而重要。

——《如何阅读一本书》

延伸阅读:

《给年青数学人的信》

9. 要把早晨视为生命的精华

人生智慧的要点是摆正关注现在与关注未来的关系,不顾此失彼。很多人过分关注现在,活得轻浮草率;另一些人过分关注未来,活得忧心忡忡。只有极少数人把握得恰到好处。

一日之晨,宛如人之少年:轻松愉快,晴朗清新。我们觉得强壮有力,脑力体能,无不任由调遣。 切莫晚起,以免缩短上午光阴,莫做琐事,莫事闲谈,以免浪费早晨时光。

要把早晨视为生命的精华,珍而重之,如待圣物。

——《人生智慧箴言》

10.个人的品质应超过其能力

年轻人为此应追逐野兔并练习其他形式的狩猎(如大型猎物)。

狩猎者与其说是因为他的本领受到赞扬,不如说是因为他的勇敢;其个人的品质应超过其技术上的能力。

对柏拉图来说,狩猎并不限于在旷野上对猎物的追踪而无陷阱相助。但他对年轻人所建议的模式——在狩猎各种不同的技术中—— 是激起他们勇气与敏捷的模式。狩猎是一种训练上的问题,因为也是一种(良好)教育的问题。

——《西方青年史》

11.作文得教别人看得懂

少年作文,多喜用字眼。

青年喜造长句,自谓文气流畅,故拉不断扯不断。其实这是思想不清楚的结果,一句可以扯得老长老长,自己也不晓得在哪里停住好。好文章,反之,是说一句便是一句; 一句说清楚了,再说第二句。能设法使每句都清楚立得住,才能有进步。

一句句的写,写成一段,再朗读一遍,自己听得下去了,便留下;听着不是味儿,修改。 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而且得教别人看得懂,不许整本大套的说梦话。

——《老舍谈写作与阅读》

12. 《可爱的中国》给了我们答案

当时, 敌人说:“你再执迷不悟,就只有枪毙了!”

方志敏回答:“我完全知道这个危险!但处在事无两全的时候,我只有走死的一条路。”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他有太多不舍。是什么,让他舍弃一切?《可爱的中国》给了我们答案。

——《红色气质》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