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美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学习的过程。
天赋固然重要,
但后天的学习领悟能力
以及环境的影响更为重要。
学会·雅
雅兴、温文尔雅、优雅,
所有与美好相关的品格,
我们都可以用“雅”来形容。
在日本文化中,
雅被视作“诚恳、恭谦”等温和品格。
樱花缓慢下落的速度,
梅花散发的轻盈如魂的香气,
都是雅。
自平成时代延伸至今的美好理念,
在今天的日本文化中依然赫然醒目。
我们可以在日本街头感到雅的文化。
干净的街道、谦虚有礼的人际关系,
以及自然景色里从容不争的凋敝或绽放。
都是雅。
要做到雅。
我们首先要摒弃粗鲁的行为举止,
至少要杜绝粗俗的语言。
对待人事,要做到恭谦有礼,
不随便发火、不动气。
除了行为举止上的雅。
生活中使用的器物、衣着
都可以选择雅。
多使用纯净庄重的色调,
款式以大方得体为主。
学会 · 物哀
在我眼里,
懂得哀伤的女人是很美的。
物哀不是无病呻吟,
而是一种对事物盛衰的感动或哀感。
它是一个人的情趣和情绪所在。
日本学者 本居宣长在 《紫文要领》中
提出“物哀(事物的凄美)”理念。
他将物哀分为5:
感动/调和/优美/情趣/哀感,
其中最突出的是哀。
这一点和日本侘寂文化也是相同的。
事物的残缺、不完美的结局,
樱花的凋零、老房子的残破、
时光的斑驳,
都是它应有的存在。
残缺也有残缺的美。
我们对人的感动、
对自然的感动,
对世相的动容,
都是物哀的情绪。
一个会对美有所心动的人,
他的情感一定是细腻的、感性的。
这样的人本身就带着温润的光泽。
学会 · 静
在浮躁的社会,
静是一种奢侈的状态。
静,也是美学意识中最难界定的理念,
同时,它也被认为是美学的最高境界。
在焦虑的现代社会,
如何学会静呢?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独处。
独处时所做的所有的事都是非常投入的
看书就是看书、洗衣服就是洗衣服,
心思会盯着做的那件事情上。
久而久之,
也就能在任何环境中静下来了。
学会静下来的另一个重要秘诀就是,
淡泊名利,少计较。
多读《红楼梦》,
你会放下很多事。
在衣着打扮中,
静的表达形式就是:着装留白。
不要太用力,不要太急于表达自己。
学会 · 侘寂
侘寂,
我对它简单的理解就是荒凉的,
残缺、遗憾的事物。
散发古朴味的家具、
一朵即将败落的花朵,
...
都是 侘寂的表现形式。
能在破败的低谷看到阳光,
能在古朴、幽静的环境里收货丰盛,
都是修炼出的 侘寂美。
Axel Vervoordt
学会 · 秩序
三毛说
——
生活,是一种缓缓如夏日流水般地前进。我们三十岁的时候,不应该去急五十岁的事情,我们生的时候,不必去期望死的来临,这一切,总会来的。
生活有它自然的秩序,
万物自有秩序和节奏,
不要太过于追求“冻龄”,
不要试图创造“ 不老神话”。
学会接受每个阶段的状态,
也学着欣赏万物的顺势而败。
多一些心平气和。
在平淡生活中,
学会舒缓、波澜不惊的节奏。
学会 · 尝涩
漂亮的、甜美的事物我们都喜欢,
可是生活是五味陈杂的,
我们要学会品尝生活里苦涩的味道。
一颗不成熟的柿子,
一种无法言说的心境,
都是苦涩的味道。
当我们无法去选择的时候,
不妨试着品尝它。
学会 · 远离
在北欧文化中,
冷静、克制和疏离到冷漠的人际关系是我最喜欢的。
人与人之间,
永远有一个距离。
每个人都有足够空阔的空间。
回看自己复杂的都市生活,
我常常为压抑、拥挤的人际关系感到窒息。
人和人的关系,
似乎都有一种斩不断理还乱的纠缠。
我们的传统美学里其实早就告诉我们:
君子之交淡如水。
只是浮躁的人们早已忘了先祖的智慧。
学会与人保持距离,
学会远离人事纷杂,
学会尊重他人的私有时间和空间,
往往更容易建立舒适的关系。
情侣之间、亲友之间、
领导与员工之间,
不用捆绑,留足空间,
人和人的纽带反而更坚固吧。
●
不要简单地以为,
审美仅仅是与艺术、时尚有关的事。
审美是一种认知。
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选择,
每一种生活方式,
都与审美有关。
审美是外在的表现,
但更是内在的表达。
接下来,
好好打磨自己吧。
学会这些,
以后呼吸的空气都会不一样哦。
你的点赞和[在看],很重要
上一篇:不做这些事,你会更快乐。
下一篇:4组夏日配色,清新又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