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上海女子给外卖小哥200元后,被网暴到跳楼:她的遭遇可以是任何人的遭遇
admin
2022-04-17 12:35:26
0

原标题:上海女子给外卖小哥200元后,被网暴到跳楼:她的遭遇可以是任何人的遭遇

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1865/2000词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3108天

01

这个世界越来越魔幻了。

一个悲剧,居然由一份200元的感谢引起。

事情发生在上海,正值疫情严肃的时期。

有一个普通的上海女生,与广大的上海民众一样,都在家里配合抗疫。

她也跟大多数人一样,有父母要照顾,有小孩要抚养。

4月3号那天晚上,住在虹口区的她,想到了独自住在青浦区的父亲。

父亲年事已高,手脚不便,还有听力障碍。

在没发生疫情前,她都会在每周五坐一小时多的车去父亲家做饭,或者自己在家做好,用透明保鲜盒装好、贴上印有菜名与日期的标签,再送到父亲家去。

但是因为疫情他们都被封控,女生也无法像往常一样给父亲做饭送菜了。

更令她担心的是,时下在网上也很难买到菜,父亲已经靠干吃白米饭度日了。

她想尽办法,做好饭菜打算给老人送去。

但是封控期间,运力维艰。

没有人帮忙送,给同城跑腿加价也无人接单,最后她在无奈之下试着联系了给她送菜的叮咚外卖小哥。

小哥给她的印象很好,她拨通电话,带着焦急的心祈求小哥的帮助。

小哥听到带着哭腔的求助,心软答应了。

晚上七点,小哥骑着电车,如约朝27公里外的目的地出发。

但原本一个半小时就能抵达的路程,因为各种不可抗力,耗时四个小时。

小哥的电动车也没电了,他只好在宾馆办理入住,那时候已经凌晨2点了。

一路关注进展的她,看到小哥这样为她奔波,十分感激。

“我快感动哭了,世上还是好人多。”她直言这辈子还没被这么帮过。

在小哥出发前,她就给他转了200元,因为当时预计要一个半小时,事后她想给小哥多转一些,但被小哥拒绝了。

他甚至连那200元都没有收。

最后,女生只好通过支付宝的手机号码给小哥充了200元的话费。

事后她还约小哥吃饭,要给他送锦旗。

但她觉得这些仍不够,她要把小哥的事迹发布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

同时她教育儿子,以后有机会要帮助那些需要的人,因为自己在有困难的时候被别人帮助了。

她很努力地在用一言一行,去回馈这位小哥。

她说,“愿好人一生平安,永远被世界温柔以待。”

可她,却没有被世界温柔对待。

02

事情被曝光后,在网上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

小哥所在的公司随即给他发2000元的奖金。

这本是一个暖意融融充满正能量的故事,是一起名副其实的爱心接力。

可就在这时,评论区却出现了一些刺耳的声音。

他们的关注点不在小哥的“不求回报”,而在于“只有200元”。

“200真的少,看不到原博有多感动。”

“我是真的,看到无以为报,结果也就转了两百,哇……真的,原来人可以这么精明的吗?”

“连我一个大学生都觉得200少了……”

无数的评论,都在说200元太少了。

面对恶评如潮,她彻夜难眠,不得已,她只能一一解释。

她解释,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目前只能靠丈夫的收入维持生活。

每个月房贷、孩子学费,固定支出就有八千,家里的经济压力并不轻松。

但任凭她怎么解释,那些人依旧不肯放过她。

有人直接去人肉她,翻出她的购物记录,以及游戏的抽奖记录。

还有人凭借她在饭盒上贴的标签,就推断她家里有打印机,并得出结论,“这条件不像普通家庭啊?”

对此,她也一一作了回答。

淘宝购物记录买的都是日用品,至于游戏抽奖记录,那也是她攒了很多次才舍得抽一次的。

可越解释就越说不清,只会遭到更恶毒的辱骂。

她说:“无论我说什么,后面都有一句话怼我。”

一切都令她始料不及,最终,因承受不住网暴带来的压力,她跳楼了。

03

一个孝顺的女儿,一个希望好人被世界温柔以待的女生,就这样从这个世界消失了。

那些人,口口声声说200元太少,认为自己是在为外卖小哥伸张正义,然而这真的是小哥想要的“拔刀相助”吗?

《上观新闻》后续采访了那名外卖小哥,小哥坦言很难过:

“网上舆论给她的压力太大了,我一整天都睡不着。

就是为了那200块钱的事情,我本来就没有要她的钱,根本不是钱的事,而且她后来还给我充了话费。

网上居然有人指责这个顾客,说给少了。

其实这件事我根本不是为了钱才接单的。”

他们罔顾外卖小哥是出于善意帮忙的事实,自以为大义凛然,为小哥说话,实则是在找借口宣泄自己的恶意。

也有人说,“评价一句200元太少,也算是辱骂吗?”

《乌合之众》说:“他们聚集在一起,群体之恶会被强化。”

网络的匿名性与复杂性令人们不必为自己的发言承担什么后果,这也使得评论更容易走向极端。

另外,精读君通识词典词条《1671:群体压力》里提到:

群体压力也会使人放弃独立思考,不加质疑地接受所谓群体主流观点,就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导致错判和错行。

这让已经极化的网络暴力,更加极端化。

最终,一个个恶意集结起来,形成一把锋利的恶意长剑,击溃受害者的心理防线,酿成一场悲剧。

可以说,一场暴力的雪崩,没有一片恶意的雪花是无辜的

但令人难过的是,这样的暴力时常在上演。

还记得那个被父母遗弃的15岁少年刘学洲吗?

还记得德阳那个在泳池遭小男孩摸屁股的女医生吗?

还记得19岁被网友怂恿起哄喝农药自杀的女孩吗?

《乌合之众》里还有这样一段话:

“群众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充耳不闻。

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

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只有彼此都能收起那肆无忌惮的恶意,才能避免各自成为下一个牺牲品的可能性。

共勉。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