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干得漂亮!
admin
2022-04-20 15:32:31
0

原标题:京东,干得漂亮!

作者:姜榆木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上海疫情并不乐观,还未看到拐点。

4月19日,上海新增2494确诊病例,16407无症状患者。

3月1日至4月19日24时止,上海本轮疫情累计感染病例超40万例。

这两天,一张聊天记录却悄然刷屏朋友圈。

人们发现,大批来自京东的配送人员,奔赴疫情席卷的上海。

周边城市航班几乎被京东包下,涌出机场的小哥们,汇成一片红色的海洋。

京东CEO徐雷表示:

将不顾一切恢复上海物资的供应链,争取从下周开始确保80%的履单率。

这意味着,上海市民“揉着睡眼抢菜”的困境,很快将得到有效缓解。

事实上,已有网友发现:停滞许久的订单开始动了。

网友更是因为成功购得物资,欢呼得手舞足蹈。

确诊人数的拐点迟迟未到,疫情平息的日子遥遥无期。

一想到有人奋不顾身地奔向自己,足以让封控区的人们内心一暖:

他们并不是孤军奋战,并没有被人遗忘在这个春天。

01

4月16日,夜幕降临,安静的上海依旧华灯璀璨。

不一样的是,空荡的高速公路上,连绵上百米的京东车队,如一条红色长龙冲向上海。

看到这一场面,有人泪奔。

连日来的压抑、憋屈、委屈瞬间奔涌而出,此刻的上海人终于能稍稍喘口气了。

就在近日,京东征募的3246名快递小哥抵达上海。

他们当中最远的,来自新疆的乌鲁木齐,跨越5000多公里驰援上海。

为防止病毒扩散,进入上海的车队,必须就地隔离14天。

有人称这场救援,是“自杀式救援”,称这些逆行者为“京东敢死队”。

意思是说, 京东的每一次援助,都注定是有去无回的冲锋。

但京东仍抽调14批配送车队,每天一批前往上海。

由此保证最后一批车队开进上海时,第一批车队得以续上勉强维系的供应链。

有人统计,从一天一趟变为半个月一趟,卡车司机的成本将从原来的3000,飙升至6万。

每批车队都有近百辆卡车,其中损耗,可想而知。

早在4月9日,京东便表示,“有力使不出,感觉很难受。”

随着上海各大仓库和卖场陆续复工,京东立刻整装出发。

耗费数亿新建的上海仓库,经过140小时的昼夜赶工,被改造成拥有2000多床位的方舱医院。

就近仓库仍未解封,就从广州和山东仓库发货,不远万里满足订单需求。

京东用一种不计代价的悲壮感,打捞起千家万户的希望。

而上海当地的京东快递小哥们,也早已在公司还未发话的情况下,自发支援所在小区。

他们说:“领着京东的工资没事干,自己也不舒服。”

外地驰援的小哥们,没有电动车,只能依靠大车派件运输。

遇上狭窄曲折的街道,他们扛起大包小包,用两条腿跑通相互隔绝的小区。

这对他们而言,不仅辛苦,也意味着巨大的风险。

除了冲到防疫第一线,因为居民无法亲自签收,一旦出现快递遗失,他们还可能承担责任。

但他们无暇顾及,

只知用自己勒满红印的手,为素未谋面的人,续上久违的烟火。

在这场千万人奔赴的救援中,许多快递小哥没有自己的住所。

那些被分到酒店的员工,也因担心住进去便要被隔离,主动放弃酒店住宿。

在库房挤在一起打地铺:

在快递车上和衣休息:

上海的夜晚,随处可见小哥们就地休息的身影,还有小哥拥着从老家带来的被子,钻入街边单薄的帐篷。

向来以“毒舌”著称的罗永浩,也忍不住点赞:

“不该喊他们小哥,他们是壮士。”

壮士,并非无坚不摧。

脱下厚厚的防护服,他们也是会感到疲倦的平凡人。

关键时期,挺身而出,成就了他们最不平凡的时刻。

然而这几天,上海天价外卖的新闻也上了热搜。

顾客买了20个鸡蛋,6桶泡面,被人举报后遭到警察怒斥。

有人收取天价跑腿费,大发国难财;有人不远万里,倾力付出。

孰上孰下,高下立判。

雪中送炭的人我们定会铭记,趁火打劫的人我们也记住是谁。

02

2020年武汉疫情,一批批京东车队毅然开向武汉,直到自身物流运力消耗殆尽。

短短3天,236万件医疗物资、140吨生活用品,被送到需求最迫切的人们手中。

武汉疫情最危急的时刻,京东物流的办公地点,距离金银滩医院仅500米。

营业部距离协和医院仅400米。

有人形容这段距离:

就像义无反顾冲向前线,在机枪手旁边上子弹。

钟南山亲自写感谢信:感谢京东心系医疗援助一线。

2021年7月,河南洪水,肆虐1600个乡镇,140万人流离失所。

京东再次挺身而出,将灾区附近的仓库尽数搬空。

一辆辆卡车驶过泥泞的坡道,抢在48小时内,将物资送到灾民手中。

京东高管直接发话:

“当国家发生灾难,就近仓储经理有权力,而且必须把库房里所有需要的物资,捐给灾区!”

中国的企业,平时或许低调,关键时刻却从不含糊。

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在哪里出现。

和平年代,他们是取之于民的大厂单位,危难时候,他们成为用之于民的优秀企业。

刘强东说过:

我们的背影很孤单,但我们不孤独,因为四周满含一双双渴盼的眼神。

那眼睛如此熟悉,因为我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

此刻来自各地的同胞们都在奔赴上海,为了帮助身处困境中的同胞。

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却深知他们为谁;

我们不知道他们来自哪里,却知道他们奔赴何处去。

这一次我们受到援助,下一次当别人深陷囹圄,我们也会前仆后继。

03

你有没有发现,每一次困境,我们都被一群普通人的互助互救感动到痛哭流涕。

前两天,一张照片,全网破防。

小区居民孙先生,将自家多余的12罐可乐,放在一楼大厅的柜台上。

第二天,他发现有人取走可乐,换上一瓶辣酱。

到了第三天,鸡蛋、萝卜、橘子、腊肠、酱肉……

各种食材与生活用品,在一种默契中悄然汇聚。

空荡冷清的大厅,很快变成一间满载温情的小超市。

有人说,城市的速度,阻隔人间的温度。

虽然我们平时各过各的,每到患难时刻,任何隔阻便涣然冰释。

同在平凡的世界泅渡,总有一种更深的共情,让彼此不在冷暖自知。

现在,更多的人开始投入这场普通人的互助自救的行动中去。

配送员李小雨所在站点,因为同事隔离在家,独自担起3个人的工作量。

每次出车,李小雨都把包裹堆得比自己还高,连车把上也挂满袋子,只为配送更多物资。

短短半个月,100来斤的她,送了3000多斤大米。

很多人喊她“大米姑娘”。

盒马生鲜的分拣员工,每天守着大批食材,自己却是三餐泡面。

为解决大众买菜的焦虑,他们日均持续工作18个小时,室内日行4万步是常态。

最忙的时候,他们从当天早晨7点,分拣果蔬到次日中午。

邵楠,原本是一位政协委员,半个月前,他注册某平台的外卖骑手,为居民配送紧急物资。

上班第一天,他将一箱川贝枇杷膏,送往小区附近的肉店。

当他将卷帘门拉开一条缝时,被一股臭肉味熏得眼泪直流。

回来路上,他看到一位身形疲惫的女士,立刻上前表示可以载她一程。

他在接受采访时感慨:

送单第一天,眼泪就打转,“我很幸运,身边每一个人都那么善良。”

有条高赞评论,是这么说的: “是你的善良,激发了善良。”

是啊,正是有这些默默付出的人,上海一个个被封控的小区,才不再是孤岛。

人生海海,不是每个人出场都万丈光芒。

但这个世界依旧明亮,始终葆有希望,是因为有无数如你我的凡人,举着火炬相互簇拥,互相照亮。

有人说,京东这一次“自杀式”援助,很明显是一次营销。

营销也好,援助也罢,只有深受便利的上海人明白,收到的帮助是实实在在,是看得见也摸得着的。

倾力相助,背水一战,没有人傻到倾其所有,只为一次曝光。

如果这都算营销,那么欢迎所有人都来营销。

无论你承不承认,我们现在正处在动荡无序的时代里,

天灾人祸,战争疫情,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每一天我们都活在一种未知里。

支撑我们活下来的,每每都是来自近处,来自远方的善意。

生而为人,我们不能保证这一生顺风顺水,无病无灾,但求每次困境中,我们能够伸出援手,互帮互助。

而我们人类也因在每一次的守望相助中,得以绵延流长。

上海加油,疫区加油,大家翘首期盼,等着你们好起来。

希望快递小哥们,都保护好自己,平安归来。

经此一役,也希望我们能多关注,并尊重外卖小哥、快递小哥这些群体,别再因为那几分钟的延误,随手一个恶意的差评。

要知道他曾为了你我,如此拼尽全力地奔跑。

最后,为京东点个【赞】和【在看】吧,你们这次,干得漂亮!

*以上数据和相关信息均来源于国家权威部门及相关媒体,如有变动以实际公布为准。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 姜榆木,文章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联系十点读书。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