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敬畏知识、追求智慧
admin
2022-04-21 03:32:49
0

原标题:读书:敬畏知识、追求智慧

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一辈子的读书、思考

一辈子的智慧追寻

为什么读书?

读者可能会毫不犹豫的说,因为读书能够获得知识。那人又为什么要获得知识呢?我想答案不外乎是,因为知识可以改变人的命运、知识可以让你将来找到一个好工作,知识能够让你摆脱愚昧等等。

宋朝皇帝真宗赵恒说的比大家更为直白: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你看,读书的好处真不少,车子、票子、房子、妻子都有了。我并不否认读书会带来这些功利价值,但如果只是定睛于读书的功利性价值,那我要非常遗憾的告诉大家,我们在法大学的很多东西,将来可能都没有用处。

做律师,能赚大钱,那我为什么要学高数,难道要用高数数钱吗?做大官,祖坟能冒烟,那我为什么要学法律,学学关系学、领导学就行了。

功利性读书必然让你接受成功主义的价值观,我们身处的社会弥漫的都是成功主义的哲学,你要成功,你要出名,你要成为人上人。这几乎主宰了我们一切的价值观。

成功主义将成功作为评估一切价值的尺度,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可以牺牲一切利益。

......功利性读书让你只想成功,无法接受失败。

但我始终认为:

一个人的真正成功不是在于你取得多少辉煌,而是在挫折中,你能不能勇敢的爬起来。 只有非功利性阅读,才能让你坦然接受失败。

在大量的与功利无关的文学作品、名人传记中,主人公的失败、困苦、绝望比比皆是。那么多伟大的灵魂,他们也曾有跌倒过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能跌倒。

功利性的读书让你只注重外在的功名,而忽视了内心的丰富。

孔门七十二贤,不乏博学多能者,高官厚禄者,但孔子最欣赏的学生却是单纯的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说颜回好学,“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也就是说颜回心态平和,情绪稳定,善于改过自新,注重德行。

这种内心的丰富在功利性阅读中,你不可能习得。

功利性读书会让人自高自大,孤标傲世。知识经常会让人骄傲给人带来智力上的优越感,让你瞧不起人,无法与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曹丕说“文人相轻,自古已然”。

为什么中国的文人总是互相瞧不上,这可能就是知识带来的恶果,因为知识让我们觉得自己与众不同,高人一等。

很多知识分子不懂得如何去配合,只懂得单打独斗,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都没有出现世界性的大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人过于骄傲。

在座的同学们中会出现大师吗?我不知道,但我想,如果你真的想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的话,你必须承认自己的无知与有限,必须与他人互相配合。

因此,读书的目的不能仅限于功利,必须去追逐非功利性的价值。在我看来, 读书的真正目的是追求智慧,而非单纯的知识

从表面上来看,读书是一个 悖论让你在求知的过程中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无知。这就像苏格拉底所说的“ 承认自己的无知才是开启智慧的大门”。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这句话被很多人误读为励志名句。其实庄子的意思完全相反,庄子想说的是,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知识,会把自己搞的非常疲倦的。

所罗门王也说过类似的话,“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

这些话表面上很消极,但他其实是想告诉我们, 知识是无限的,在求知的过程中,必须对无限的知识保持足够的谦卑。

因此, 读书首先可以培养自己对未知世界的敬畏。随着阅读的深入,你才能知道知识的大海是没有边界的,我们所知道的真的是太有限了。

读书可以激发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虽然知识的海洋是无限的,个体生命是有限的,但后人对庄子的误读有合理之处。

正是因为人类有智慧,不同于其他生物,因此我们必须用我们的智慧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然后更加感到宇宙的奇妙,避免人类的狂妄自大。

- END -

声明:本公众号部分转载图文只为交流分享,感谢原创。如有涉及侵权等问题,请告知,我会及时更正。

读书|思考|感悟

把时间交给阅读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