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的修养
admin
2022-04-21 11:14:57
0

原标题:写字的修养

本文作者叶恭绰(1881-1968),字誉虎,又字裕甫、玉甫,号遐庵,晚号遐翁,别署矩园,祖籍浙江余姚,先世迁居广东番禺,生于北京。光绪二十八年(1902)入于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历任湖北农业学堂教习、两湖总师范学堂教习、邮传部承政厅副厅长、厅长、铁路总局提调、铁路总局代局长等职。民国后,曾任北京政府交通部次长、总长兼交通银行经理,成为北洋政府“旧交通系”要员。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海陆军元帅大本营,即召叶氏委以财政部长之职,旋兼署建设部长、兼任税务督办。1931年,出任国民政府铁道部长,后退出政坛,定居上海,致力于文化活动。抗战期间,叶先生拒受伪职,避门谢客。1949年后,叶先生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北京中国画院院长、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叶恭绰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同时也是民国时期的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词人、收藏家、鉴赏家。他出身书香世家,其曾祖叶英华,工诗词,擅花卉、人物,著有《斜月杏花书屋诗抄》、《花影吹笙词录》等。其祖叶衍兰,咸丰六年(1856)进士,官军机章京,晚年主讲广州越华书院,冒广生、潘飞声等均从叶衍兰受业,曾竭四十年致力撰《清代学者像传》及《秋梦庵词钞》、《海云阁诗钞》等。

南京中山陵东面仰止亭。1931年开工建设,1932年落成,由建筑师刘敦桢设计,叶恭绰捐资建造,以寄托对孙中山先生的崇敬与怀恋。1968年,叶恭绰去世,在周恩来、宋庆龄的帮助下于1970年4月安葬于仰止亭的西侧。墓碑上的铭文写着“仰止亭捐建者 叶恭绰先生之墓 1881-1968”

写字的修养

文 | 叶恭绰

有志于写字学及欲成书家者,单恃技艺尚不足也。其最重要者,还在修养。盖我国艺术向重个性,要把整个人的人生观念、学问、胸襟,流露出来。此乃我国艺术特殊之点。亦写字的艺术例所应尔也。故欲其作品得艺术之精神,必须注意修养。

然如何能使每人的精神向上,能以书法表露其精神,此点,颇难以言诠。请以酿绍兴酒喻之。

绍兴酒之制法,蒸熟米之后,吸收蒸气,蒸气凝聚为水,再加以其他材料,乃成为酒。此酒愈旧愈佳,待其杂质下淀,埋之地中,感受地气,将其火气去清,乃成纯酒。盖原料好、工作好,仍须够时候,待其炉火纯青,才算醇酒也。薰陶浸润,日积月累,逐渐变化,然后成功。如求急功,即使好酒,亦醇味不足。

夫艺术之成就,与但求实用者不同。若求急功,何不以打字机为之?今之谈书法者,如制啤酒,即制即饮,隔年则失味矣。各位入世做事,因服务所需,另一说法。但不可不知艺术与实用的界限也。两者之间,如两间屋,虽然相通,其实各自各也。

叶恭绰《述怀二律赠朱启钤》1951年

修养之道,第一为学问。学问,包括一切学问、知识。学识丰富的学者,其态度自别于人。其言动、举止,皆可于字里行间觇之。例如朱九江先生,虽不以字名,但后人见其字者,即知其人之有学问也。反之,一无学问之辈,亦可于其字见之。

第二为志趣。志趣卑下,贪财好色,影响于修养极巨。盖见解低下、思想低下,实际上已谈不到修养。即使对于书法曾下苦功,然其字之表现,亦卑卑不足道也。

第三为品格。人品高尚,而又有相当写字修养者,不特其人令人钦仰,其片纸只字亦令人敬重。孔子所谓“诚于中,形于外”,其下笔,固已加人一等矣。

叶恭绰《兰竹册页》

中国画家最重修养。画匠之画,一望而知。此虽或为心理作用,然缺乏修养者,不能入艺术之林,已成为古今定例矣。故能融会学问、志趣、品格于书法之中,其艺术之成功乃大。否则,小成而已,或不完备而已。

由此观之,要成就书家,并不容易。但吾人亦不可畏难。盖任何学问,皆有必经程序,写字亦然,故余主张写字之称为学也。总而言之,无精神之修养者,非真正的书法艺术

叶恭绰书法作品

THE END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 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 《 生活的逻辑: 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 》 |《谢辰生口述》 |《袍哥》 | 《年羹尧之死》 | 《朵云封事》 |《两性》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 《书事》 |《情感教育》 |《百年孤独》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诗经》 |《霓虹灯外》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子夜》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骆驼祥子》 |《朱雀》 |《死水微澜》 |《通往父亲之路》 |《南京城市史》(新版)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