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最有爱的公众号 Pinterest 原创出品
(ID:pintchina)
林子祥、叶倩文、杨千嬅、李克勤、李玟等一众港乐老牌歌手集体献唱……
每一个丢出来,都是港乐中的扛把子。
有人说,这样的豪华配置,很多大型演唱会都组不了。
然而这些顶尖歌手,今天却全都聚集在了一个综艺节目的舞台之上。
它就是让广大乐迷期待已久的港乐综艺——《声生不息》。
一首合唱版的《海阔天空》,激起了所有人对港乐最初的回忆。
连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也为这档港乐综艺站台。
在港乐逐渐式微的今天,当那些被埋藏在心底的旋律再度唱响。
一瞬间,我的思绪被拉回了那个霓虹闪烁、港乐鼎盛的时代。
曾经的港乐,有多辉煌?
张学友93年的专辑《吻别》,累计在全球大卖2500多万张,成为华语乐坛史上销量最高的专辑。
据说,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家里唯一一张亚洲的CD唱片,就是《吻别》。
1995年,刘德华在春晚上演唱的《忘情水》,迷倒了内地万千观众。
也正是这一年,在香港这个只有630万人口的小岛,唱片业市场份额达到了惊人的18亿港元。
红馆全年演唱会观看人次达到170万,每四个香港人就有一个去红馆看过演唱会。
那一年的台湾,国语唱片销售排行榜上,前五名有四个歌手都来自香港。
张国荣、四大天王张刘郭黎、Beyond、王菲、梅艳芳、陈奕迅等歌手佳作不断,撑起了华语乐坛的一片天。
而香港这个弹丸之地,也造就了无数火遍亚洲的天王巨星。
01
70s~80s初
开天辟地,雏形奠定
1974年,许冠杰发行了他写的第一首粤语歌曲《铁塔凌云》。
这首歌有多牛?
在此之前,广东歌还是上不得台面的地方小调。
一曲震香江,香港流行乐的序幕被拉开,港乐的黄金时代就此开启。
粤语歌也从此进入主流视野……
许冠杰的歌曲几乎都是都是对当时香港市井生活的描写……
他的歌里有打工人的无奈和心酸:
我哋呢班打工仔(我们这群打工仔)
通街走籴直头系坏肠胃 (满街跑简直是坏肠胃)
揾个些少到月底点够驶 奀过鬼(赚这么一点到月底怎么够花 比鬼还穷)
也有对平凡人对梦想追逐的展望。
他的歌曲直白地道出了街头巷尾大众的心声。
许冠杰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香港流行音乐的鼻祖”。
1978年,第一届《十大中文劲歌金曲颁奖礼》正式成立,是历史最悠久的华语流行音乐颁奖活动。
与此同时,一批优秀的港乐先驱也在这个时期不断涌现。
比如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黄霑”。
这首大气磅礴的旷世名作由黄霑作词作曲,顾嘉辉编曲
再比如另一位香港流行乐坛奠基者-作曲家顾嘉辉。
你可能没听过他的名字,但他的作品随便拎出几首,你应该都能随口哼出来。
这几歌都由顾嘉辉作曲,黄霑作词。
你谱曲,我填词。
一世人,两兄弟。
强强联手,“惊世之作”频出,“辉黄”二圣的名号打响了整个华语乐坛。
“乐坛教父”罗文,巨肺甄妮,大魔王林子祥、歌后徐小凤都开始在这个时期崭露头角。
甄妮、顾嘉辉、林子祥、徐小凤、许冠杰是那个时代港乐的代表
进入80年代,经济的迅猛发展让香港成为了亚洲四小龙。
而港乐也更上一层楼,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歌坛盛世。
02
80s~90s
星光璀璨,巅峰盛景
1983年,香港红磡体育场(红馆)正式启用,成为了歌手和乐迷今后的朝圣顶级殿堂。
那一年,25岁的陈百强以一曲《偏偏喜欢你》红遍全港,随后在红馆一连举办了3场演唱会。
出道刚一年的梅艳芳,第二张专辑《赤色梅艳芳》在那年拿下了5白金的销量,一炮而红。
一年以后,一曲《Monica》横空出世,彻底奠定了张国荣歌坛巨星的地位。
这首歌打破了香港乐坛以往的抒情风格,开创快歌劲舞热潮,也是港乐的里程碑作品之一。
1984年,时年34岁的谭咏麟相继发布了“爱情三部曲”三张专辑,一跃成为了最红的男星,风头无俩。
谭咏麟在1984-85年初发行的的“爱情三部曲”彻底奠定了他乐坛巨星的地位
至此,香港乐坛迎来了“三王一后”的时代。
这“四位殿堂级巨星”,基本上垄断了整个80年代香港乐坛的各大奖项。
他们的出现也让港乐进入了全盛辉煌的时期。
1988年,香港人均GDP首次突破了一万美元。
80年代末的香港乐坛就像这座蓬勃发展的城市一样,处处闪耀着荣光。
昔时的香港不但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也成为了亚洲的流行文化中心。
汉城奥运会的汇前表演,梅艳芳是唯一受邀的亚洲歌手,和“ 珍妮杰克逊”一起同台表演。
《英雄本色》等一系列港片,主题曲爆红的爆红,让“ 港流”席卷了当时的亚洲。
一时之间,韩国街头的年轻人开始疯狂模仿张国荣的中分发型。
全智贤到现在都视哥哥为偶像。
当时的乐坛甚至发生了“张谭争霸”这样载入史册的事件。
两位天王的粉丝各成一派,但凡两人同时出现,必定是掌声和嘘声齐飞。
“张谭争霸”也直接导致了谭咏麟在1988年宣布不再领取任何音乐相关的奖项。
哥哥也在次年封麦,告别歌坛。
1989年12月,张国荣在红馆连开33场告别乐坛演唱会
1989年香港乐坛,到处都笼罩着“离别”的情绪。
年仅24岁的“香港公主”陈慧娴,也在这一年宣布退出歌坛,远赴美国留学。
陈慧娴宣布即将退出乐坛后,宝丽金为她制作了一张“离别”主题的专辑《永远是你的朋友》。
《千千阕歌》便是其中最强代表。
作词林振强所刻画的离愁别绪配合当时香港的移民潮,加上动人的旋律和陈慧娴无懈可击的演绎……
此曲一推出就横扫各大奖项,全城热播,随后更红遍华人世界,为港乐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听完这首歌,就要说再见了……
1989《陈慧娴几时再见演唱会》被网友誉为红馆最经典演唱会TOP3
在80年代末期,香港兴起了一股夹band(组乐队)潮。
初出茅庐的摇滚乐队“Beyong”用一系列本土原创音乐让港乐走向另一个巅峰。
他们的音乐题材完全不局限于情爱。
区别其他摇滚乐队的反叛精神,他们的音乐向社会传递着积极的正能量。
《大地》诉说的是对故乡的思念;
《光辉岁月》呼吁的是消除种族隔离。
《不再犹豫》是对“打不死的Beyong精神”最佳的诠释。
至于《海阔天空》,早已超越了语言、音乐、年代,成为了一种不可磨灭的信仰和力量。
30年过后,当旋律响起,那份藏于心中的热血仍然能被瞬间点燃。
这就是Beyong的力量。
家驹,29年了,我们都没忘记你……
时间进入90年代,张国荣退出歌坛后,梅艳芳也宣布不再领奖。
“三王一后”称霸乐坛的局面逐渐被打破,香港一大批歌坛新秀开始抢得一席之地。
1990年,刘德华、张学友抢占先机。
次年,黎明以火箭式般的速度走红,在颁奖礼上风光无限。
1992年,早已凭借《对你爱不完》在台湾爆火的郭富城返港。
动感新颖的舞曲风格,外加一张让人怦然心动的俊俏脸蛋。
他毫不意外地蹿到了歌坛的最前列。
港媒将这四人比作神话传说中的四大天王。
一语成谶,港乐也迎来了被“四大天王”统治的时代。
在四大天王的迅猛攻势下,其他男歌手们几乎难有市场,就连能与他们争夺市场的女歌手都鲜见。
但是仍有几位女歌手,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了一条血路,跻身天后行列。
“这四位可以说是90年代初港乐无封号的四大天后”
以一首《难得有情人》打响名头的关淑怡。
把R&B唱法唱到无人能及的林忆莲;
在90年-93年连拿4年最受欢迎女歌手的叶倩文。
还有不得不提的天后王菲。
1992年,全港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回荡着一首《容易受伤的女人》。
这首歌也让王菲挤进了当年几乎被四大天王瓜分的“十大劲歌金曲”榜单。
1994年,她还叫王靖雯。
一部《重庆森林》,灵动又洒脱;
四张专辑,张张叫好叫座。
年底18场红馆演唱会,场场爆满。
那年的圣诞夜,王靖雯甩着长袖,画着眼泪妆,蹦蹦跳跳地在红馆的舞台上唱着《梦中人》,宣告了属于王菲时代的到来。
1994年《王靖雯最精彩演唱会》,打破了新人连开演唱会场数最多的记录。
从此,这个独自闯港的北京大妞坐在港乐顶端的天后宝座上,再也没有下来过。
《声生不息》第一期歌单,王菲一人独占三首,可见其在港乐地位
90年代的港乐舞台,汇聚着最顶级的制作和音乐人。
如果你听粤语歌长大,你一定能数得出“林振强”、CY.kong、向雪怀、Y文、雷颂德”这些乐坛背后的功臣。
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港乐的辉煌。
2012YY concert,歌手数量超越任何一个颁奖礼
进入90年代后期,华语乐坛的主流市场已经开始逐渐被中国台湾抢占。
港乐也逐渐由盛转衰。
1998年的香港唱片市场,比95年更是萎缩了近半。
图片来源黄霑博士论文:《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
直到千禧年后,一波新崛起的歌手成为了港乐最后的光辉。
谢霆锋的专辑《谢谢你的爱1999》在低迷的唱片业市场狂卖100万。
陈奕迅在2000年凭《K歌之王》一曲封王。
郑秀文,陈慧琳两大歌后二分天下。
像威化般干脆的Twins打破了“香港女子”好难红的定律,开启香港TenPop潮流。
杨千嬅和容祖儿,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续写着港乐天后最后的荣光。
再接下来,四大天王光荣退场,王菲也不再眷恋歌坛。
罗文、张国荣、梅艳芳相继离开。
风华绝代,伊人永在,但港乐的盛景已然不复当年。
2003年,张国荣、梅艳芳两位巨星去世
到了最近这几年,新涌现的港乐新势力,似乎再难走出香港了。
2021叱咤乐坛流行榜歌王歌后最后10强
其实,2020年开始,港乐慢慢开始了复苏迹象。
虽然影响力式微,但诸如MC张天赋、林家谦这些新人的音乐着实值得一听。
香江词人郑国江对港乐寄与新的期望
一代江山一代人,江山代有才人出。
当我们在怀念港乐的时候,其实是在怀念那个无与伦比的黄金时代。
欢乐也好,感动也罢。
既然属于我们的港乐已经成为过去,就让它留存在我们心里吧。
至少,它把最好的时候留给了我们。
港乐从来未死,愿它今后声生不息……
最后点都要讲翻句:
“多谢港乐,让我们的时代更加精彩”。
撰文、编辑/ Eric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 七七
END
「喜欢就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