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九行公众号(ID:jiuxing_neweekly)
说起爱吃醋的习惯,人们大概率第一时间想到山西。还记得刚上大学时,老艺术家第一次看到来自山西的同学吃小笼包倒了小半瓶山西老陈醋上去,当时内心只有一句话:“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不过2020年10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却把“中国醋都”的称号颁给了江苏镇江。
江苏镇江/ 图虫
关于山西醋好还是镇江醋好,民间早就争执多年。山西人仗着吃醋的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早就自封为中国醋都。
镇江醋则靠着深耕市场,拿下了超过10%的全国食醋市场,还成为全国食醋品类最丰富,同时也是出口量最大的城市,“镇江香醋”更是成为仅次于“茅台”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价值高达458.92亿元。
江苏最小城市,装得下“中国醋都”
文 | 曹徙南
来源 | 九行(ID:jiuxing_neweekly)
醋香不怕巷子深,镇江这座泡在醋里的城市,表面上看上去绵软低调,底子里却存着历史淘洗后的凌厉和锋芒。有人说镇江和扬州如今是难兄难弟,同为历史上的重镇,如今只能作为南京都市圈的陪衬。
实际上镇江GDP总量在江苏13个市中排第十,可人均GDP能排到第五。镇江才是深入贯彻落实了隔壁扬州那句广为流传的至理名言,“闷声发大财,才是最好的。”
超市上的镇江香醋/ 图虫
01
镇江的北方味
都是烽烟熏出来的
众所周知,在江苏,关于苏南与苏北的划分绝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常识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到行政沿革、经济发展、文化特征乃至省内社会地位的终极命题,其复杂程度完全可以撑起一众博士点。虽然一直以来就有着“苏锡常镇”的讲法,但是镇江却经常因为身上的“北方味”被开除苏南籍。
无论是自南宋设镇江府以来沿用至今的镇江一名,还是更为久远的古称京口,都昭示着镇江作为沟通南北交通的关键所在。
镇江/ 图虫
虽然从地理位置上看,位于长江南岸的镇江绝对是毫无争议的苏南城市,但却因为它恰处在京杭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隔江与扬州相望,且三面连岗,正好扼住了长江下游南北漕运的命脉,因此沿淮水而下,从邗沟抵扬州,再渡长江至镇江,成为了乱世里北方移民的热门逃跑路线。
可以说,历史上的镇江苦于战争也兴于战争。春秋战国时期,“吴头楚尾”的镇江就是吴、越、楚等国竞相争夺的地区。
三国时,吴国在此设立铁瓮城,作为军事指挥地。自三国至东晋至南朝,长久的战乱使得大量中原移民流入镇江。谭其骧在《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一文中写道:“(镇江在这一时期)所接受之移民最杂,最多,而其后南朝杰出人士,亦多产于是区,则品质又最精”。
镇江移民人口很多/ 图虫
这次大规模的南下移民是镇江北方化最为重要的节点,它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让镇江从一个地域性的渡口,变成以商业、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主的港口城市。
虽然此后几乎每一次南北分裂、划江而治,镇江都会作为江南地区最后的屏障,承受着经年累月的战火,但其文化也在这一过程中被反复锻造。
不过将镇江简单视为北方文化在江南的一块飞地并不恰当,镇江文化粗看之下确实有着一副北方的筋骨,但举手投足之间仍然留存着江南的余韵。
镇江,兼具南北方气质/ 图虫
例如镇江方言虽然按照官方划分属于江淮方言,然而在口语中又保留了诸多吴语区的腔调,所以很多老镇江人会以为自己讲的就是加速版的北方官话,直到他们遇上一个真正的北方人。
除此之外,如果镇江人邀请你去家里吃饭,你就会发现镇江人的一天就是在南北之间反复横跳,早餐和晚茶还以面制品为主,中饭和晚饭又回归到米饭和米粥。
面食,才是镇江人的真爱/ 图虫
镇江人虽然日常三餐主食是米饭、米粥,面条、饺子等面食只作为调节,但又不像苏州人、无锡人那样嗜好圆子、凉团、粽子、酒酿等米制品,包子、馒头、烧饼、油条、馄饨等面制品才是镇江人的永远的神。
在饮食习惯上兼收并蓄的镇江人每逢南北口味大战就会自动开启看戏模式,表示你们要打就去练舞室打,不要耽误我们干饭。
02
江苏最小地级市
看不尽满眼风光
由于镇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军事意义,1928年至1949年2月,镇江一度从南京手里接过了江苏省省会的位置。1949年以后,镇江的范围几经变革。
80年代以前,镇江和常州组成镇江专区,后改为镇江地区,辖镇江市和丹徒、扬中、丹阳、江宁、句容、溧水、武进、溧阳、金坛、高淳11个市县,这是镇江行政区划面积最大的时期。
1983年,镇江地区解散建市,高淳、溧水、金坛、溧阳、武进、宜兴等县分别划归南京、常州、无锡三市管辖。
江苏最小地级市,镇江 / 图虫
经历这次调整,镇江从此成为江苏省最小的地级市,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去。如今作为地级市的镇江,变成了江苏省里的“小透明”,在外省人眼里,更是面目模糊。镇江就像是归隐田园的迟暮将军,不再终日被虎视眈眈,也彻底卸下了命运赋予它的那份沉重的铠甲。
今天的镇江因为城市面积和人口总量,在经济上并不引人注目。不过要论及山水风物,即使是没去过镇江甚至完全不知道镇江在哪儿的人,关于镇江的无限风光早就藏在了上学时一次次摇头晃脑的背诵全文之中。
镇江自古就是文人墨客争相登临的旅游胜地,仅《全唐诗》吟咏镇江的诗作就有一千多首。没有感情的创作机器苏东坡也曾十一次游览镇江,作诗词百余首。
描述镇江的诗句非常多/ 图虫
然而虽然同样是一派江南风光,诗文里的镇江却不似杭州那般旖旎和轻快,总萦绕着挥之不去的千愁万绪。
比如镇江的5A级景区“三山风景区”包含了焦山、金山、北固山在内的三座名山,如果单从海拔和体量来看,这三座山既不够险峻也算不上雄伟,晚清诗人、文学批评家狄楚青却写下过“独立中流喧日夜,万山无语看焦山”的诗句,仅55米高的北固山也曾被南朝梁武帝亲笔提名为“天下第一江山”。
镇江,三山一渡/ 图虫
之所以有堪比五岳的地位,正在于镇江的一山一水都牵连着稠厚且沉重的历史。相比于那些靠噱头硬造景点发展旅游业的地方,焦山碑林、定慧寺、金山寺、甘露寺、北固亭,镇江的古迹之密,近乎奢侈。
但对镇江而言,那些俯拾皆是的亭台楼阁、铭文碑刻,都不过是不复存在的历朝历代散落的时间碎片,而镇江最不缺的就是漫长的时间,漫长到可以让兵戈归于尘土,战鼓泯于长风。
03
去过镇江的人,都酸了
作为一个不是很爱吃醋的人,第一次尝到镇江的醋恨不得吨吨吨连干三大瓶。
镇江的醋原料主要为糯米、小麦,同使用高粱、麸皮为原料的山西陈醋相比,成品的色泽更为清亮剔透,看起来就没有很强的杀伤力,味道也没有山西陈醋那么上头,入口柔和,酸中带甜。
因此镇江的醋是可以直接作为饮品食用的,在镇江看到有人拿着一瓶类似于抗病毒口服液的东西暴风吸入,不要紧张,他可能只是在吃镇江人居家旅行必备的蜂蜜养生醋。
中国醋文化博物馆里的酿醋人
除此之外,每次提到镇江醋,都会受到镇江朋友的严正抗议,必须纠正为镇江香醋。因为镇江醋闻起来不但没有很刺鼻的酸味,得益于镇江特有的温度和湿度,还多了一股绵软的香气。
对于镇江人来说,镇江香醋不止于一味调料,它就是湖南人的剁椒、四川人的花椒、北京人的麻酱、上海人的糖,是生活的灵魂所在。
镇江香醋的特点让它非常百搭,不论是早餐吃个生煎包、小馄饨,还是正餐吃个螃蟹、烧个排骨,乃至吃多了饭后助消化,都少不了这一口醋。姜文在电影《邪不压正》里说:“就是为了这点醋,我才要包饺子。”合理怀疑,编剧团队里有镇江老乡。
香醋和饺子是绝配
常说镇江有三怪:香醋摆不坏,面锅里煮锅盖,肴肉不当菜。之所以把香醋放在第一,大概是后两样特色美食同样也少不了香醋的加持。锅盖面卧在红透的酱油汤底里,盖上新鲜烫好的浇头,再加上香醋的酸香,碳水炸弹不过如此。晶莹剔透的大块肴肉配上姜丝和醋,既解腻又提升了鲜度,这哪里能算菜,明明是开胃小食。
2003年起,镇江选择将“一座美得让您吃‘醋’的城市”作为城市推介语。
香醋摆不坏,面锅里煮锅盖,肴肉不当菜
了解过镇江历史的人可能会觉得,这样一条宣传语,难以承载镇江的浓稠与厚重。不过对于那些享受着平静当下的镇江人来说,醋或许不只是一种偏好的口味,更如同一种生活态度。再坚硬的过往,也会在岁月的酿造下,柔化为生活的酸甜。
参考资料
1.为什么说镇江在江南很特殊?地道风物.2018
2.镇江香醋凭什么能打败山西陈醋?福桃九分饱.2021
3.《京口文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镇江史要》.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
5.《京口风物》.江苏大学出版社.2019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九行】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九行 |《新周刊》旗下的新锐旅游平台
专注于研究一切不正经的旅行艺术
你的城市有什么值得观察?不如来看看诊疗单
奇遇记 | 旅行观 | 格调局 | 觅食计 | 城会玩
分分钟十万灵感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 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 《 生活的逻辑: 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 》 |《谢辰生口述》 |《袍哥》 | 《年羹尧之死》 | 《朵云封事》 |《两性》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 《书事》 |《情感教育》 |《百年孤独》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诗经》 |
上一篇:其实很寂寞,只是不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