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贾元春:谁为她唱一首青春的挽歌?
admin
2022-04-26 07:07:27
0

原标题:贾元春:谁为她唱一首青春的挽歌?

《红楼梦》里,元春是地位最尊贵的女子,她只在元宵节省亲时出现过一次,如惊鸿一瞥。然她的光芒耀眼如绚丽烟花,无人能及。只是烟花易冷,繁华易逝。当光华褪尽,那残留的清冷烟灰,诠释着何为幻灭,何为无常。

元春是贾政和王夫人的女儿,因生于正月初一,故名元春。她上有胞兄贾珠,下有胞弟宝玉。元春自小由贾母教养,十来岁因贤孝才德被选入宫任女史。

十余岁的小元春,可能意识不到,入宫的那一刻,她的命运就被彻底改写了。她更不会想到,从此,亲情和自由,遥远得像一个触不可及的梦。她不知道,自己将要在黄金名利打造的辉煌迷宫里行走,一不小心,脚下就是深渊。

也许,她更愿意承欢父母膝下,聆听祖母教诲,与兄弟姊妹在一起,做快乐无忧的贵族大小姐。但,这世上的每一个人,生下来都带着使命,矜贵如元春也不例外。

贵为四大家族之一的贾家,若有皇亲国戚身份的加持,根基更稳,地位会更高。贾家,是把希望都寄托在元春身上,要靠她做保护伞,光耀门楣。

宫门深似海。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这一路,元春如走钢丝,如在刀尖上舞蹈。那次贾政被唤入宫,整个贾府都惶恐不安,不知是凶是吉。可想而知,身在皇宫的元春,每天是如何的小心翼翼,不敢有半点差池。

宫门深似海。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这一路,元春如走钢丝,如在刀尖上舞蹈。那次贾政被唤入宫,整个贾府都惶恐不安,不知是凶是吉。可想而知,身在皇宫的元春,每天是如何的小心翼翼,不敢有半点差池。

伴君如伴虎。受宠便是三千宠爱在一身,失宠了,玉颜不及寒鸦色。惹得龙颜大怒,冷宫即为归处。妃嫔中的争斗,也从未止息。种种心计手段,是让人想着,都会不寒而栗。

好在,元春做了贵妃,以她的贤德淑静,以她的花容月貌。天恩浩荡,元春被恩准上元节省亲。贾府上下忙碌为此做准备。

皇家礼仪繁琐严格。何处更衣,何处燕坐,何处受礼,何处开宴,何处退息,都由执事太监来贾府定妥。戌初元春出宫,贾府众家眷已从凌晨五鼓等了近一天。

为迎元春省亲建的大观园,金银焕彩,珠宝生辉。元春叹说,太奢华过费了。石牌坊上的“天仙宝境”四字,元春命换成“省亲别墅”。在宫中,元春已学会谨小慎微。以她的聪敏,也深知凡事切不可太盛,太过招摇则易生祸端。

贵妃省亲,亦是女儿回娘家。然她时时被皇家规范掣肘,不能像民间女子回娘家一样,同父母姊妹兄弟促膝长谈,想在娘家住多久就住多久。

贾家众亲眷,着国服盛装列队,早上等到晚上,只因她是贵妃,娘家人得遵循皇家礼仪。元春欲对祖母行家礼,贾母众人俱跪止不迭,所有的亲人,都要对元春行国礼。

外眷无职,未敢擅入。宝玉因何不见?无职外男,不敢擅入。贵妃身份如双刃剑,带给家族荣耀,也让难得一聚的亲人之间的会面,不得不遵循冷冰冰的皇家礼仪。一堵无形的墙,横亘在元春和家人中间。

见了亲人,元春泪如雨下。忍悲对祖母和母亲说: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见了父亲,她亦是含泪诉说: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见了自己从小教养的弟弟宝玉,更是揽入怀中,笑了又哭:比先竟长了好些……

经年不见的亲人相聚,激动流泪是寻常。元春省亲从头至尾悲戚伤心,许是,在宫里生存夹缝中的艰难,为了家族独自面对一切的孤勇,对家人日日夜夜的思念,失去自由的无奈和后悔,都在这泪水里宣泄。

只有在贾府,面对至亲,元春可以卸下贵妃的身份,她是女儿,是孙女,是姐姐,她可以任泪水恣意流淌。不得见人的去处。富贵至极,终无意趣。这样的话,她也只能对亲人说。

入了宫门,她是张王李赵众嫔妃中的一个,不能随意流泪,也不能乱讲话。她同她们一样,都背负着家族兴衰的使命,只能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

从戌初出宫,到丑正三刻回宫,元春和亲人相会,只有几个小时。泪别贾母王夫人,元春应允,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

元春和家人再也没有见过面。亲人没有进宫见她,她亦没有省亲。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后来,元春去世。也许,是因病,也许,源于宫斗。

元春二十多年的人生历程,纵使享尽尊荣,亦是苦多乐少。谁为她唱一首青春的挽歌?

如果生命可以重新来过,可以自主选择命运,十来岁的小元春,只想简单快乐地生活。大抵,她再也不会踏入,重门深锁的皇宫。

作者:童话,北方女子。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