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榜单|“妈妈”,会成为一种稀缺品吗?
admin
2022-05-08 13:21:15
0

原标题:单向榜单|“妈妈”,会成为一种稀缺品吗?

2022 年的产房,静悄悄的。

五年前,北京市东城区妇幼保健院,平均每月要迎接 200 多个新生命。今年的 4 月 11 日,日报上的这个数字是,0。

每天刷屏的新闻,在大街上临盆的妈妈,举着身份证控诉的妈妈,被铐上锁链的妈妈……这些都让更多的女性对生育望而却步,甚至感到恐怖。

成为母亲,本是一种选择,但选择这一选项的女性,正逐年递减,不少妈妈袒露自己:“我爱孩子,但后悔当妈妈。”

“妈妈”,会成为一种稀缺品吗?在电影《人类之子》中,未来的世界,人类丧失了生育能力,但在战火中,还是迎来了一声婴儿的啼哭。

即使稀缺,妈妈也没有缺席。

这是一个八十岁的女儿,在四平方的厨房里,用一叠方格稿纸写下的自己母亲,一个叫做“秋园”的普通女性。

战争、政权更替、土改、大跃进,历史的车轮碾压过所有小人物的命运,也没放过秋园。她生下五个孩子,夭折两个,四十六岁埋葬了丈夫,独自活到近九十岁。挨过了苦难的一生,她说,活着的理由,“就是为了过那种不死不活的漫长日子做准备。”

这世间有着无数个与秋园一样,隐忍地挨受残酷命运的母亲,却易被人忽视。

“这些普通人的经历如果不写出来,就注定会被深埋。”也许,每个子女都该给自己的妈妈写一本传记,记录下自己身边这个平凡却可敬的女性。

提到佐野洋子,很多人会先想到,“啊,日本国民诗人谷川俊太郎的前妻。”但除开“某某人的妻子”,她更是一个喜欢画插画,绘本《活了 100 万次的猫》销量超过百万册,喜欢在随笔里碎碎念,笑称“我的儿子原来是猴子”,实践着“非典型”人生物语的可爱老太太。

在佐野洋子的记忆里,自己的母亲很难亲近。4 岁的她,才刚刚把手放进母亲的掌心,就被一把甩开。等有了儿子阿健,她便开始担心,“我能否称得上是个好妈妈呢?”

阿健曾是个不折不扣的问题儿童,一天能被老师罚站五次。但佐野洋子却一点都不担心,她说,“只希望儿子在儿童时期能像孩子一样体验到各种事情。”

曾说过“当了妈妈,也可以很酷!”的佐藤洋子,即使晚年罹患癌症,也依旧精神头十足。三更半夜开车去山林探险,一边吓得鸡皮疙瘩直起,一边却说:“要是熊出来了,我反而觉得庆幸,想直奔熊的怀里向它倾诉。”

确确实实酷得要命。

原名为《Regretting Motherhood》——“后悔成为母亲”,中文版译为《成为母亲的选择》,仿佛呼应了书中那句“女性表达对成为母亲这一身份的后悔是社会的禁忌,是不被允许的”。

如果谈论“后悔成为母亲”成了禁忌,那藏在这份后悔背后的女性处境也难以被看见。

以色列社会学家奥娜·多纳特花费多年,找寻到二十三位“我爱孩子,但后悔当妈妈”的母亲,寻找“生而为母”背后的真相。

“只有每一个母亲都告诉女儿她的生育损伤,她的后悔,她的放弃,健康的母女关系才能被建立。” 谈论成为母亲的真实感受,能为自己的女儿,乃至其他女性,在“成为母亲的选择”前,创造出更多自由的空间。

诚如《第二性》中所表达,母亲不应是“天生”的,而应是被“塑造”的。女性,应该首先是自己身体的主人。

影片压抑的 1:1 画幅,只有两次回归正常。时宽时窄的银幕,映照着这对母子时好时坏的生活。命运总是过于残酷,但它同样也可以是宽阔的,虽然动不动“相爱相杀”,好在他们还有彼此。

“她并不是一位坏妈妈,但我童年的伤痕还在修复阶段。”从高中时候写的短篇《弑母》,到戛纳惊艳亮相的处女作《我杀了我妈妈》,导演泽维尔·多兰说,“总觉得有时候是想借此惩罚我的母亲。”

但五年后的《妈咪》,已经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了。最核心的也许是他态度与视角的转换,前作的关注点在于青春期危机,而《妈咪》描绘了一个母亲的艰辛。

“我需要分析和挖掘我的青春期,然后才能够平心静气的开始我人生的新篇章。”多兰通过一切可能的方式,想呈现的是一个母子之间,关于勇气、爱与友谊的故事。

在西班牙语中,“罗马”的反写是“爱”,ROMA = AMOR。所以,这理应是一部关于“爱”的影片,但它先讲了两个母亲的“被抛弃”。

两个相同境遇下的女人,从有所防范的雇佣关系,逐渐联结成一道女性的防线,“我们女人,永远是孤独的”,但我们可以“手拉手,肩并肩,一起去冒险”。

当女佣人克里奥不顾一切地找回风浪中迷失的四个孩子,虽然自己的孩子胎死腹中,但她成为了他们的“第二个妈妈”。

克里奥的原型,是导演阿方索·卡隆家的女佣莉波,在他幼年时是如母亲般的存在。

阿方索·卡隆说:“这是一次关于墨西哥社会阶层的探索,其中的等级与种族问题盘根错节;但首先,这是一幅养育我、与我有着亲密关系的女性们的肖像画,它关于了爱的识别,穿越了时间、空间与回忆。”

楢山顶上,白雪覆盖,寒冷、荒芜。楢山脚下,人们贫穷、愚昧,有着弃老的恶俗。一心赴死的老母亲却觉得,这是生命的神圣仪式。临走前,唯独放心不下的是儿孙们的琐事。

导演今村昌平用了全片近四分之一的长度,拍儿子背母亲“上山”。刀锋般寒冷的山景,折射着死亡的恐怖。这个丑陋佝偻的老妇人,双手合十却显得端庄、圣洁。她一生的辛酸劳累,都在风雪中消亡不见。

“一个坚忍的母亲,能包容世间的一切。”饰演母亲的坂本澄子,当年其实只有 45 岁,为了扮老,演出 69 岁的母亲效果,甚至拔了 4 颗门牙,减重 10 公斤。

曾豪情万丈地表示“我愿为电影终身挨穷!”的今村昌平,凭借这部翻拍的《楢山节考》,击败塔可夫斯基的《乡愁》,马丁西科塞斯的《喜剧之王》,大岛渚的《战场上的圣诞快乐》,拿了 1983 年的金棕榈。

他说,“改编自弃老传说的本作品,乍看之下很残酷,其实只要回头检视现代,这样还能说作品的设定很残酷吗?”充斥着环境污染及人口老龄化的世界,跟这个有人诞生就要有人死亡的小村子,其实并无本质不同。

三岁的小约翰,被迫做出一个心碎的选择,“要么跟妈咪离开,要么跟爹爹留下。”如果你想把一个小孩一分为二,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

“我失去了她两次。第一次是在我五岁时,被迫与她分开;第二次便,她真的离开了我。”被父亲抛弃的约翰从小被寄养在姨妈家中,没有得到母亲 Juila 太多的陪伴,直到十七岁那年,Juila 被一辆汽车撞击后丧生。

成年后的约翰·列侬,试图在爱人身上找回母爱的感觉。他与大他八岁的小野洋子相爱,时常直接地、亲热地呼唤洋子为“Mama”。

在列侬眼里,妈妈是整个世界,是启发他艺术想象的缪斯女神。

“Mother,Don't go!”在这首为妈妈而作的歌里,约翰·列侬悲伤地嘶吼着,像无助的孩子般哭到痉挛。

听着像是写给某个女孩的情歌,真正的女主角 Catherine 却是陶喆的妈妈。

“我像机器被你游戏,扭曲着情绪”,这首歌让陶妈妈听了后“极端地不开心”。在太过周到的母爱之下,儿子挣扎到快要窒息。

但陶喆解释,他的音乐想让人看到真实的一面,而非尽是完全美好的东西。“我并非不尊重妈妈,只是希望可以通过歌曲和她互动,让大家都能从中得到一些省思。” 这才获得了妈妈的谅解。

当年那个只对武打角色感兴趣,没耐心看妈妈青衣扮相而在台下乱跑的小男生,如今已是中文乐坛的教父级人物。

但,或许还是受了妈妈的启发,收录了这首“控诉”妈妈歌曲的专辑《太平盛世》中,还有一首《Susan 说》,就改编自京剧《苏三起解》。

在很多中外摇滚乐里,都有“妈妈”。

《波西米亚狂想曲》里的“Mama, life had just begun”,《天堂之门》里的“Mama put my guns in the ground,I can't shoot them anymore”。

而舌头乐队的这首《妈妈一起飞吧,妈妈一起摇滚吧》,曾被誉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安魂曲”。

昨日如梦

似流星划过

大地沉寂

就这样吧

记住它 就像一个人吸到的最后一口空气

妈妈 有些东西永远也不会失去

这样说可以获得你的原谅吗

反正这里现在到处都是你的脚印

有人说,妈妈这个词被用烂了。舌头主唱吴吞,也是一个诗人,他认为对于“妈妈”的理解,可以是深层的,也可以也是表面的,甚至可以扩大到任何地方,“宇宙民族国家土壤”。

“这词儿不是我们发明的,这是语言最原始的本能,不会说话的孩子张嘴一开始就是妈妈;我们也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是我们来到世界认识的第一个人。”

《请回答 1988》中,那句关于妈妈的台词总是被引用:

“有人说神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到了妈妈的年龄,妈妈仍然是妈妈的守护神。妈妈这个词,只是叫一声,也触动心弦。”

撰文 - 津轻

编辑 - 十三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