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南面书城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孔网名气大,早有耳闻,但真正与孔网结缘,古籍才是“牵线人”。
读大藏书家韦力的书,对古籍有点儿初步了解。韦力对古籍的一往深情,更能打动读者。古籍究竟为何物?让人产生一窥“芳容”的冲动。但这种“古董”早已退出我们的日常生活,见不到啊!
在韦力的叙述中,知道孔网为了方便古籍流通,交易便捷,专门搞了古籍拍买,让这些“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孔网,才是寻常百姓真正接触古籍的最佳渠道。上网一查,果然是琳琅满目啊!
知道古籍这一门道儿的道行深,作为门外汉不敢轻易涉足。想亲自触摸感受一下古箱的气息,不敢轻易上手啊!于是,按图索骥,按专家书本上的指导,先搞“纸上谈兵”,学版本目录常识,看版本图录,积累些感性认识。这些看似枯燥的书,却越读越有感觉。一方面原来的传统文化知识得到温习巩固,进一步加深了对经典的认识;另一方面,看图录,不同时期的版本、不同风格的字体、不同的装祯形式,学习过程,同时也是艺术鉴赏!为了识别字体,我又把搁置多年的毛笔字拾起来了!再通过练习,体会不同字体的笔道,体会版本字体变化规律,渐渐掌握了版本字体演变的一点儿门道儿。
经过一番准备,下决心在孔网上拍了本普通点儿的古籍———果堂集。怀着忐忑的心情打开快递包裹,褐色“牛皮纸”映入眼帘,小心翻开,黄纸黑字,一股墨香扑鼻而来,放在鼻子上再闻闻,真香!过去常听说“书香门第”,原来这古书真的香啊!轻轻翻开书页,纸真薄,用“薄如蝉翼”来形容一点儿也不夸张!中国发明造纸术真厉害!千年不腐、不霉变!就连现代“高科技”,也做不到!
宝贝儿似的,把它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