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中年男人最大的悲哀是什么?
文 | 小阔落哦
来源 | 知乎
01
五一节在家没事,盘了盘老公这一年的收入和支出,发现他花在自己身上的钱,都不到自己总收入的3%。
所有的钱基本都是存起来,或者用在家庭共同开支上。
说个我都不太敢相信的事儿,在杭州这种地方,他花在置装、理发这种打理外表上的钱,一年都不到3000。除了羽绒服这种功能性衣服之外,最贵的一件是为了拍公司形象照买的zara279块钱的衬衫。——羽绒服也只花了200多,奥特莱斯一折买的。除此之外,都是他从亚马逊海淘的各种T恤。
不止衣服,以往喜欢玩的高达、乐高、数码宝贝等玩具今年一件都没买。
之前一直说等月收入达到多少了,就买一个MB的飞翼,现在收入早就超过了当时定的数字,也没见买回来。我问他咋没买呀,他说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要用钱的地方,高达放收藏夹四年了,每年都要打开看看,却一直搁置了没买。
还有,一直说要买一块3080,但一开始没舍得买,后来涨价了,更不舍得买,现在降回来了,还是不舍得买。
旧电脑文件实在塞不下了,花了1000块钱买了块固态硬盘自己装上了。凑合用。
游戏也很少花钱。PS4和switch已经吃灰一年多,最近天气暖和点了,才被我打开跳一跳健身环。
今年好像就买了个老头环,还有去年打折买的《双人成行》。
爱好也不花钱。以前还爱喝点日本酒,什么二割三分、三割九分,现在也都不舍得喝了。今年趁着过年在狗东买了两瓶起泡酒和轩尼诗。
别说钱了,时间都没有。
前几年总见他跟朋友们一边开语音一边打团,一年前戒了。
前阵子问他怎么不玩DNF了,他说玩DNF太费时间,他角色多,打个团要四五个小时。
现在工作太忙,实在抽不出那么大段的时间,只能抽空玩一下云顶之弈,客户有消息进来的时候也能及时切出去回复。
一切工作为先,很社畜了。
然后就是工作,几乎每天都要熬夜,我很少见他晚上一两点之前关机睡觉。
天天跟我说熬不动了,但还是得熬。
于是每天跟新来的年轻人一起卷,或者更卷。
他身体一直不好,这几年又有了哮喘。
前几天去看医生,医生说在再不修养一下,哮喘就终身了。结果好像也没请假,问他就说要等618之后公司没这么忙了再说。
我问他你咋还不休息,答案很复杂:于自己于家庭而言,每个月要交房租、还房贷,父母亲身体状况也要关注,姥姥姥爷这一辈的老人,虽然压力不是直接在自己身上,但每年只能见几面,不能时常在身边尽孝,每每想起来也都会觉得很难过,
02
一个中年的男人多赚点钱是必须的。
于公司、于团队而言,老板给到这个职位这薪水,总要对老板尽心负责。
客户也是兢兢业业的打工人,选择了他,也得对得起客户的信任,也有义务分担客户的压力,
对于公司的小朋友,作为他们的前辈,也是从他们那个阶段过来的,总是想给他们尽量多的帮助。
以上种种,都让他不可能在正忙的时候选择休息。
我之前没觉得怎么样,只觉得尊重他的选择就好,直到今天发现,这个一直很努力的人,赚回来的钱只有3%给了自己。
总觉得对他很不公平。
不光老公,我身边的很多男同事也是这样。
我以前的直属领导,跟老婆都是独生子女,家里老人年纪都不小了,就在杭州买了两套房子,把双方老人都接了过来。
看着还挺成功的是不是?中间的难处也不少:
老婆通勤时间长,每天6点多就要出门,晚上6点多才能回。于是早上给孩子做饭,下午接孩子放学、上兴趣班、回家做饭,两边跑照顾双方老人的任务都落在了他自己身上。
我那天看见他上班的时候愁眉苦脸的,就问他怎么回事,
他说:实在想不出来明天早上给女儿做啥吃的了,昨天做了丝瓜鸡蛋汤,前天做了西红柿炒鸡蛋,大前天吃了鸡蛋饼。女儿上学费脑子,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得多补充点营养,但实在想不出新花样了。
于是我们办公室几个女同事中午的时候就聚在一起帮他出主意。
还有最近“双减”,辅导班都停了,给愁的不行,学校不让辅导,家里没时间不说,把时间挤出来自己教着也费劲,最后想办法跟几个孩子同学一起,周末偷摸去以前辅导班老师家里上课,不光每周要多花三个小时开车送孩子,而且因为上课的孩子少了,费用比之前还要多。
种种压力下来,以至于一听到“双减”这个词就叹气。
今年终于撑不住,为了多赚点钱,换了一个收入更高,但是压力更大的岗位。
送行饭的时候大家满脸唏嘘,除了叹息啥也说不出来。
03
中年男人的难,不只是以上的两个个例。坦白说不管是我老公还是老领导,都算是过的还算可以的。
大部分人,其实承担着更多的压力。
男性过了30岁,身体机能下降、精力减退、身体与精神本身都比之前更脆弱。
但走下坡路的状态,正撞增长的社会和生活压力——职场、生活、家庭的种种,都在这个节骨眼要求他们承担更多的责任。
更孱弱的自己对比更大的压力,这无疑是悲哀的根源。
只能如履薄冰地承担起这些压力,生怕一点疏忽就导致之前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给需要依靠自己的老人、孩子带来伤害。
看到这个问题,最先想到的是这句话:
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出处不详,都说是张爱玲,也有说是苏青,但翻遍了书也没找到。
按照往常的惯例,写到这里应该升华一下,但想了又想,实在是没什么可说的,都是一样的打工人,苦是避无可避的,而且,总是如此。
最后剩下一句感恩:
希望明日的世界会比今日的好一些吧 。
THE END
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文末写留言与我们联系。
THE END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 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 《 生活的逻辑: 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 》 |《谢辰生口述》 |《袍哥》 | 《年羹尧之死》 | 《朵云封事》 |《两性》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 《书事》 |《情感教育》 |《百年孤独》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诗经》 |《霓虹灯外》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子夜》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骆驼祥子》 |《朱雀》 |《死水微澜》 |《通往父亲之路》 |《南京城市史》(新版) |
上一篇:《道德经》八句话,八种顶级思维
下一篇:不是不能结婚,而是不愿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