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寺
admin
2022-05-19 09:05:58
0

原标题: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寺

题图来源:「o野蛮o」

每年秋天,西安古观音禅寺的一棵古银杏树的照片,总会登上国内外互联网的热搜。

那是一棵由李世民亲手栽下,已经有1400年历史的老树,在秋末冬初之时,一身绿叶尽染黄,美不胜收。

若不是寺庙的庇护,或许这个由岁月才能打造成的奇迹早已消失在不断翻新的都市中。

一座城市中,必要有一座寺。

寺,是我们的心之归所,是喧嚣之中的一抹清幽。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寺

文 | 誰最中國

来源 | 誰最中國(ID:shuizuizhongguo1)

寺,在观察着城市,记录着城市,也守护着城市。

想了解一座城市,就要先看看它的寺。

被称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南京鸡鸣寺,是时代伤痕与希望的载体。

图片源自500px:大玉儿

它建于东吴,在明代由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整修翻新后,在咸丰年间被战火烧毁,又于80年代在住持宗诚法师的带领下重建。

它是《新白娘子传奇》的拍摄地,胡适在这里题过诗,郭沫若在这里求过签,朱自清在文中称它是南京的非去不可之地。

提起鸡鸣寺,总能想到文人特有的锋锐和朴素。

鸡鸣寺依鸡笼山而建,此山曾是竟陵王萧子良聚集四方学士,抄经书编《四部要略》的地方。后来两江总督张之洞为了纪念“戊戌六公子”的杨锐,在鸡鸣寺建了豁蒙楼。

1934年,鸡鸣寺举办了重阳登高诗会,被称为是晚清以来最大型的诗坛雅集。共有103人参与赋诗,约70位诗人到场,其中不乏陈衍、曹经沅等大家。

1936年,在寺下设立历史语言研究所,于安阳殷墟挖掘出的重达6吨的甲骨文,被送到这里进行研究。

摄影:曾水金

千年的的鸡鸣寺,不仅是文化的发生之所,也是庇护之所。在风云变幻的天下,寺岿然不动,文明就有被传承的可能。

北京法源寺的过去是悲情的。

贞观年间,唐太宗东征高丽失败,为了纪念死去的将士,下令建造悯忠寺,也就是今天的法源寺。寺未建成,李世民便去世了,由武则天主持修完,历时51年。

悯忠悯忠,一个“忠”字就这样贯穿了寺庙千年的历史。

北宋末期,宋钦宗赵桓曾被囚禁于悯忠寺。后宋遗臣榭枋得抗元失败,拒不投降,在寺中绝食身亡。

明朝末期,大将军袁崇焕含冤被凌迟于甘石桥,一名佘姓义士拾其残骨,埋于悯忠寺。

再后来,作家李敖写下了他的第一部小说,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作品《北京法源寺》。以法源寺为背景,记叙了谭嗣同等人戊戌变法的经过。书中还写了谭嗣同在就义前,到法源寺和方丈辩佛的片段。

悯忠寺复原图

现在的法源寺,是清幽宁静的。这里有成片的丁香,有一群慵懒肆意的猫,和几乎是全中国最宝贵的佛教收藏品。

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分六进院落的法源寺里,供奉着明代时期制作的,高达一米甚至三米以上的弥勒菩萨、四大天王像和毗卢遮那佛等,造法精美,极为恢宏。

除此外,这里还藏有各个时期的佛像、法器和文物,还有赵子昂、吴道子所画的菩萨像以及其他许多名人手写金字经,墨宝等。

泰戈尔访问中国,拍摄于法源寺

据说这些文物,曾是佛学界私下发动各大寺庙,将文物汇聚在此,以求在战乱中得以保全。现在,这里已成为中国佛学院和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的所在地。

今天的法源寺碑文上,还刻着寺名的由来,“人以为戒在是即法在是,未知其法之源也;即谓摄心明戒,亦只知心之说,而源仍未及知也。”

通晓外界不算懂,清楚本心才是真溯源。

图片源自flickr:sunnywinds

如果问中国最独一无二的寺是那一座,那一定就是古德寺了。

和传统的中国寺庙不同,在古德寺,可以看见希腊风格的回形走廊和方形立柱、古罗马式风格的半型拱门、哥特式的玫瑰花窗和小乘佛教的金翅鸟雕刻等诸多设计风格,是中国唯一一座印缅风格的汉传佛庙。

这是一个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奇迹建筑,行进在其中,仿佛是场时间和空间的穿越,一种难以置信的美。

古德寺的设计者是谁,已经无法去查证了。但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是当时的主持昌宏法师,在打坐入定时,看见了寺庙的模样。出定后,请人把禅定中的那座寺庙画了下来,后来就成为古德寺圆通宝殿现在的样子。

和众多寺庙一样,古德寺也遭遇过遗弃和掠夺。

寺内曾存有的王羲之和郑板桥的真迹、袁国桢墨写大字华严经一部、陈势丝绣大悲咒像全套,和大雄宝殿地下室内贮存的佛像和经书等等,均不见了踪影。

更戏谑的是,这里还曾成为武汉照相机厂的工地,大雄宝殿、天王殿等成为机械制造的厂房。

现在的古德寺,里面住了一小群比丘尼们(女性出家者),她们尽可能地搜集资料,让这座神奇宝寺在修复重建中更加完整。

在武汉的一片高层建筑的掩映中,神秘而幽静的古德寺,如同是一位遗世而立的仙女,用其清冷的姿态抚慰着俗世的躁动。

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寺的生存是艰难的。它们曾香火盛极一时,后又被繁世所遗忘。

现代人意识到寺的重要,大概是从龙泉寺开始的。

它是出家人学历最高的寺庙,是科研实力最强的寺庙,还是一个成立了动漫中心的寺庙,不但制作了系列漫画和动画,甚至还研发了僧侣样貌的机器人。

崭新的龙泉寺确实拨动了大家的记忆之弦,让寺庙再次回到人们眼中。如今,越多的人会在闲暇之时逛一逛城中寺,也越多的人想留给自己一个在短期寺庙修行的时间,

山中寺,是自然与人的和谐。城中寺,是天下人的心之归所。

一座城中,若没有寺,好像就缺了点什么。若家的中心是祠堂,那城的中心想必是寺。

图片来源ins:chantreee

它是时间胶囊,贮藏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印迹,是城中人寻找自己身份和归属的地方。

它也是疲惫之时的栖身地,隔绝了喧嚣和躁动,营造一处与自我对话的世外桃源。

本是清幽的寺,也始终在承载着人类的悲欢,和对某份顿悟的向往。

“一座正定城,半部佛教史”,是大佛寺贮藏的流转时光;“月落乌啼”和“江枫渔火”,是属于夜宿寒山寺的张继的孤独;朱棣皇帝为表达对母亲的爱意,用二十年时间建了一座大报恩寺。

寺内寺外,是简与繁,静与闹,无与万物的切换。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寺。

若城中有寺,便不怕精神失去家园。

THE END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 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 《 生活的逻辑: 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 》 |《谢辰生口述》 |《袍哥》 | 《年羹尧之死》 | 《朵云封事》 |《两性》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 《书事》 |《情感教育》 |《百年孤独》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诗经》 |《霓虹灯外》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子夜》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骆驼祥子》 |《朱雀》 |《死水微澜》 |《通往父亲之路》 |《南京城市史》(新版)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