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虐恋情深,呈现出来的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充满了戏剧效果,简单来说,故事要精彩,要有起起伏伏的情节,让读者看着带感,其实是脱离了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况,捏造出来的文学效果,如果一些行为是发生在现实社会,那就不是深情了,而是违法犯罪,将负上法律责任。
比如小说《掌中之物》,那就是一本让读者看着十分带感的虐文小说,但真要计较起来,那就是一篇犯罪文。不过有句话说的是:文学是现实经过加工出来的产物,现实社会可以为小说提供丰富的题材,比如发生在江苏苏州的一桩情杀案。
(注:本文人名均为化名;文章禁止转载、抄袭)
2020年1月24日是除夕夜,苏州警方接到了一通报警电话,报警人称自己的妻子王林在宾馆房间内被人打了过量的胰岛素,并且说打针的人还在他的身边。不过警方赶到现场时,房间内并没有第三人。
孙某则告诉警方,他和妻子王林在这个宾馆住了几天,正准备年后上班,但因为身上的钱花光了,两人就发生了争吵,吵着吵着他和王林就不想活了,消极厌世,觉得生活无望,打算殉情。孙某说,王林体内的胰岛素其实是他打了,而且他也注射了过量的胰岛素,不过他有糖尿病史,注射后便没有感到身体不适。
王林被送往了医院抢救,但警方却查出孙某与王林并非是夫妻关系,因此警方又询问了王林,让他如实交代,王林便向警方讲述了他与王林之间的故事。
1年多以前,两人在南京认识,两人都对对方产生了好感,也迅速展开了恋情,同居在了一起,孙某知道王林已婚,也知道王林与丈夫的感情不好,便有意让王林跟丈夫离婚,然后和他光明正大的在一起,王林在2019年也的确返回过河南老家,向丈夫提出了离婚,但由于丈夫不同意,且两人还有孩子,孩子的抚养问题也没协调好,所以并没有那么快离婚。
王林的家属也做过她的思想工作,让王林产生了与情人分手的想法,于是王林回到南京后,便向孙某提出了分手,但孙某认为自己在这段感情中付出了许久,他对王林无微不至,且在王林的身上花了不少钱,就这么分手了,孙某无法接受。
因此两人依然保持有联系,即使孙某后来因为工作去到了上海,王林依然在江苏打工,但两人时有电话联系,不过到这时候,两人之间已经没有甜蜜,只剩下怨怼,每次通电话都会争吵,让王林和孙某都感到疲惫。
2020年1月元旦,孙某就两人的事情让王林来到上海,王林同意了,孙某说他们这么纠缠来纠缠去也没意思,王林也不太可能与他结婚,不如两人双双殉情算了,活在这人世间没意思。
据孙某所述,当时两人想过跳黄浦江还想过跳楼,但最终都因为人太多等原因而选择了放弃。之后,两人又来到了江苏苏州,大年三十夜,孙某本想与王林温存一番,却发现王林与一名男网友在网上聊得火热,孙某震惊又愤怒,当即质问了王林,而王林见事情败露,也没有多少羞愧之色,说出了不少伤害孙某心灵的话,称她与孙某并不是正常的二口子,孙某没有资格去管她的事情。
孙某愤恨不已,遂萌生了杀害王林的想法,孙某对王林提出可以注射胰岛素自杀殉情,但实际上,孙某很清楚过量的胰岛素并不会对自己产生影响,因为他是名重度糖尿病者,孙某将针刺入王林的身体时,王林没有反抗但也没有明确的同意,不过在事前,王林曾说过一句“吃药去死的过程太痛苦”,王林还是有想要活下去的意思。
另外,孙某是存在有一定胁迫的意思,对王林说他曾偷拍过王林的一些大尺度照片,要把它们发给王林的父母,发到整个村子里。
注射过量的胰岛素后,没有糖尿病的王林便开始在床上挣扎翻滚,表情极其痛苦,这时候,孙某又有些不忍了,不想让王林死,便拨打了报警电话。
而在该案中,由于孙某在主观上有非法剥夺王林生命的故意,虽然孙某向王林注射过量胰岛素时王林没有做出任何反应,但也不能认定王林是同意的意思,且王林并不清楚注射过量胰岛素会令人死亡,但不会让糖尿病患者死亡。而孙某作为一名十年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对注射过量的胰岛素会发生怎样的后果,又怎会不知?
所谓殉情,不过是孙某的一句说辞,他在注射胰岛素时只想让王林死,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但故意杀人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但考虑到孙某产生了悔意,实施了救助的行为,被害人王林经过抢救,保住了性命,依法可从轻处罚,在司法实践中,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在因婚姻家庭、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案件中,对于被害人在起因上存在过错,或者是被告人案发后积极赔偿,真诚悔罪,取得被害人或其家属谅解的,应依法从宽处罚,对同时有法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的,应考虑在无期徒刑以下裁量刑罚。
最后,孙某还是要受法律的制裁,他与王林之间的纠葛也就此画上了一个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