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鲁迅逝世,远在日本的郭沫若在东京的一场追悼鲁迅的大会上高呼: “大哉鲁迅,鲁迅之前,没有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并拟一副挽联: “平生功业尤拉化,旷代文章数阿Q。”《阿Q正传》引领时代,冠绝一代,不但是鲁迅的代表作,而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也是公认的世界文学杰作。
《阿Q正传》于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在 北京《晨报副刊》上连载。为纪念这部杰作的百年诞辰,北京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研究馆员黄乔生撰成《〈阿Q正传〉笺注》一书(商务印书馆2022年1月出版),该笺注本旁征博引,图文并茂,为广大读者理解《阿Q正传》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和独特的切入角度,是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阐释的一个可喜的收获。
阿Q的形象发人深思,催人反省 。鲁迅写作这部作品的意图,是画出国民的灵魂,希望中国消除令人憎恶却又普遍存在的阿Q精神。茅盾说,阿Q 不但是中国人品行的结晶,而且,“‘阿Q相’未必全然是中国民族所特具,似乎这也是人类的普通弱点的一种”。
笺注者认为,不但外国读者需要详细的笺注来理解这部作品的深刻含义,就是中国读者也需要不断体味作品蕴含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他在笺注者后记中说:“ 中国读者因为熟悉鲁迅,没有陌生感和新奇感,反而不能对作品做细致和深入的思考。在本国文化中长期浸润,很容易把有些物事当成天经地义。事实上,鲁迅写这篇小说的目的就是让读者深思和反思。从这个意义上,我觉得应该注释得更详细一些,提供更多参照,希望读者能跳出圈外,反身观看,有所感悟。”
黄乔生认为,注释经典作品,关键是回到鲁迅的本意。作品发表后,鲁迅回答外界的询问和质疑,就创作过程所写的说明,如《〈阿Q 正传〉的成因》《答<戏>周刊编者信》,以及为外国译本写的序言和与朋友谈及作品的书信等,透露他的创作意图, 是笺注的纲领。《<阿Q正传>笺注》不但援引鲁迅本人的创作心得和意图开展阐释,而且引述作品发表后学界文坛的重要评论 ,力图在鲁迅和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本书既尊重鲁迅的创作原意,也重视当下读者的阅读感受,对作品中人物行动的思想根源、心理动机,特别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内涵都有新的诠释 ,对作品中的地理、民俗、方言等内容使用了新的材料进行注释。如第一章对“黄酒”和当时绍兴地方的赔罪风俗,第二章对绍兴人旧时“舂米”的方法和“押牌宝”的情况,第三章对绍兴地方戏《小孤孀上坟》及请道士祓除缢鬼的习俗等,都浓墨重彩地加以解释。至于书中的绍兴方言,古典今典如武昌起义、假洋鬼子、自由党等,笺注者在解释词语的同时,更注重介绍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
本书的一大亮点是插图。《阿Q正传》发表之后,很多画家以图释文,展现对文学经典的解读与感悟。书中选用了蒋兆和、刘岘、赖少其、郭士奇、丰子恺、刘建庵等本国画家的配图,以及苏联、智利等国画家的作品,也许读者对其中一些画家并不陌生,但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阿Q图像并列,以此表现阿Q阐释与接受的时代印迹与文化差异,就显出笺注者的独特眼光。如关于“假洋鬼子打阿Q”情节,选录了刘建庵、郭士奇的木刻和漫画各一幅,加上图注:“阿Q自知敌不过,就指着近旁的一个孩子,辩称自己是在他说。刘建庵让三人站在斜坡上,高低分明,形成一种‘食物链’。”
经典常读常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读者对作品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阅读视角会带来不同的感悟。 《阿Q正传》是一部奇妙的作品,读者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
值第27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黄乔生先生携《<阿Q正传>笺注》,于2022年4月20日下午14:00—15:30分与读者交流他阅读、注释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阿Q正传》的心得体会。
直播时间
4月20日 14:00—15:30
直播平台
直播嘉宾
黄乔生
笺注者、演讲者简介:
黄乔生,河南南阳人,先后就读于河南大学、南京大学,现任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常务副馆长、研究馆员,《鲁迅研究月刊》主编,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香港浸会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度尽劫波——周氏三兄弟》《鲁迅像传》《鲁迅:战士与文人》《百年巨匠:鲁迅》《八道湾十一号》《字里行间读鲁迅》《吾国吾民1919:时代风云与人物画像》等,主编《回望鲁迅》《回望周作人》《台静农全集》《鲁迅藏拓本全集》《鲁迅家书》等,另有译作多种。
《阿Q正传》笺注
鲁迅 著 黄乔生 笺注
鲁迅研究专家黄乔生先生
解读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阿Q正传》
鲁迅的代表作之一《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阿Q的形象发人深思,催人反省,寄予了鲁迅对中国国民性的深刻批判。鲁迅写出这部作品,是希望中国民族消除那种令人憎恶却又普遍存在的阿Q精神。而且,如茅盾所说,“‘阿Q相’未必全然是中国民族所特具,似乎这也是人类的普通弱点的一种”,阿Q的某些性格特征也具有广泛的世界性。鉴于此,本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笺注,不但援引鲁迅本人的创作心得和意图阐释,而且引述作品发表后学界文坛的重要评论。通过笺注,在鲁迅和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既尊重鲁迅的创作原意,也重视当下读者的阅读感受,以期让今天的大众充分领略文学经典《阿Q正传》的意义与魅力。
目录:
第一章 序/1
第二章 优胜记略/23
第三章 续优胜记略/49
第四章 恋爱的悲剧/71
第五章 生计问题/95
第六章 从中兴到末路/111
第七章 革命/129
第八章 不准革命/151
第九章大团圆 /171
笺注者后记/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