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那就是,春茶因为芽叶最鲜嫩,质量最好。这种说法被延伸出来,那就是茶叶越嫩,品质越好。
其实,就算是对芽叶要求最高的绿茶也不完全是茶叶越嫩,品质就越好。很多名品绿茶,也都不是完全的芽叶制作,但滋味却好得很。
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有很多,最重要也最直接的因素是原料和工艺。原料固然重要,但却与工艺相辅相成。
不同类型的茶,工艺全然不同,对原料要求自然也不一样。因此“茶叶越嫩品质越好”这种说法未免有些以偏概全。要知道中国的茶,远不止一类。
中国的茶叶种类很多,分类也自然很多,但被大家熟知和广泛认同的就是按照茶的色泽与加工方法分类,即分为六大茶类: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不同茶类的制作工艺看似大同小异,实则天差地别。
首先一定要明白一点,那就是大多数茶都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吃的。一泡茶,倒入杯中,注入沸水,再倒出的水就叫茶汤。我们喝的是茶汤,是茶叶溢出的滋味,而茶叶到最后是要被扔掉的。
茶嫩固然有其鲜爽优势,但料老亦有其浓醇的品质。
没有经过发酵和压制的散茶,如大多数绿茶、白茶散茶等,会更多地依靠茶叶本身的内含物质在冲泡时来激发滋味。所以盲目追求纯芽头并不是最好的,因为芽头还没有完全发育,虽然鲜嫩,但口感却显得薄弱,滋味往往并不是很足,胜在量少且美观。单论滋味言,一芽一叶或二叶的茶反而更好。
至于全发酵又经过紧压的黑茶,原料的鲜嫩度就不是特别重要了。因为要渥堆发酵转化,原料太嫩反而不利于茶叶最终滋味的形成。在黑茶的历史上,刚开始也是选用较嫩的原料制作,后来选用一芽二三四的茶叶,一来是便于压制和运输,一来利于长期存放转化。 一芽二三四叶的原料,通过蒸压、发花、踩制、晾置等工艺的湿热作用,最终呈现出不苦不涩,汤色红浓,滋味醇厚的品质特点,上千年都为广大人群所喜爱。
对于一片茶叶来讲,茶芽主要是提供鲜爽度,茶叶是提供滋味和浓醇度,嫩茎主要是提供甜润度和耐泡度。不同的工艺会产生不同的取舍。再嫩再好的原料,也需要精湛的制作工艺,才能做出一杯好茶。而黑茶的滋味独具一格,并不弱于其它茶类的地方,就胜在工艺。它的原料可能是一芽二三叶甚至一芽三四叶,但其专门培育的茯茶中“金花”,却是所有茶类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因此对茶而言,并不是茶叶越嫩品质就越好。在选择一款茶的时候,关键要看清是什么类型的茶,是什么工艺的茶,是什么品牌的茶。
文字/编辑:钧泽源
图片/设计:钧泽源
编者注:
1、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以上图文,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后台联系我们删除。
2、热忱欢迎广大茶友投稿,投稿请发至: [email protected]